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魏晋南朝民族地区校尉郎将制度考

发布时间:2018-10-23 18:32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共同体,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由于各少数民族发展水平相对于中原汉族地区比较落后,且多数生活于偏远落后地区,故各代中央王朝对其统治的行政体制与汉族地区的统治体制有很大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以来的第一个大分裂时期,秦汉时期确立的大一统政权分崩离析,各少数民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和民族关系纷繁复杂。魏晋南朝各代政权为加强民族聚集地区的统治,设置了数量众多的专职管理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专职校尉和中郎将。这些专职校尉郎将身兼多种职能,在体现怀柔思想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压迫性质,在对当时民族聚集地区的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明进步,而且为汉文化的扩张提供了强大的能量和坚实的政治基础,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大大地增强了以汉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的活力,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开创了中原王朝治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新思路,为隋唐时期及其后历代王朝对民族地区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历史上很有特色的民族地区管理体制。
[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 is a multi-ethnic community, the ethnic minorities are an organic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ancient China,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ach minority nationalit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compared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area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most of them live in the remote and backward areas,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central dynasty of each genera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an nationality region. The period of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as the first great split period sinc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great unified regime established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roke apart, and the ethnic minorities mounted the historical stage one after another. The ethnic migration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this period were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ule of the areas where ethnic groups were gathered, the governments of the Wei, Ji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set up a large number of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bodies,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were the full-time warlords and Zhonglong generals. These full-time school officers will be in many functions, reflecting Huairou's thought as well as a certain degree of oppression,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areas where ethnic groups gathered at that time, not only promoting the tre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the multi-ethnic countries, but also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areas where ethnic groups gathered at that time. It has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in the ethnic areas, and has provided a strong energy and a solid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Han culture. It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vita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as the main body, and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great national integration. It created a new way of governing minority areas in the Central Plains,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inority area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later dynasties,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 special management system of ethnic areas in Chinese history.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5;D6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琰;魏晋南朝山水诗管窥[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张泽梅;;论魏晋南朝时期的用“才”与用“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3 卜冬雪;;试论魏晋南朝婚姻门第观念之嬗变[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张敏;魏晋南朝抚恤制度述论[J];文史哲;2001年05期

5 李剑锋;;魏晋南朝志怪小说中的孔子形象[J];孔子研究;2008年01期

6 甄静;;论魏晋南朝士人忠孝观的倒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马晓峰;;魏晋南朝时期的堰埭建设[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8 孟繁冶;;汉魏晋南朝时期颍川鄢陵庾氏家族源流考[J];许昌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9 陶新华;;魏晋南朝的军府管理与地方变乱[J];史学月刊;2006年07期

10 梁文娟;;《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美[J];沧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才;;试论魏晋南朝太子舍人、中舍人职掌的发展与变化[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高慧斌;;试析魏晋南朝家学兴盛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简修炜;夏毅辉;;魏晋南朝庄园社会的阶级结构述论[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4 王嘉川;;胡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济亮;;福州u嵜竦木裎幕頪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崔浩;;建国以来六朝军事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子修一;;关于中国古代举行即位仪礼的场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胡沧泽;;闽南人的性格特征[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高樝;;建国六十年来六朝职官制度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尚珩;;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唐代“雇人上烽”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9年第3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鹏 石坚;西万镇校尉营村“三抓”促动“4+2”工作法[N];焦作日报;2010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张尚梅;返乡创业奏凯歌[N];武威日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邱柏星 特约通讯员 孙雪峰;将校尉官皆是兵 师长团长住排房[N];解放军报;2010年

4 记者 李秋 通讯员 马道州 杨宏;沁阳红土坡披上绿装[N];焦作日报;2009年

5 关山远;盗墓古今谈[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刘涛;古代的“题壁”[N];中国文物报;2002年

7 郑清坡;传统饮食文化别议[N];光明日报;2005年

8 熊湘菲;莘莘学子的追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9 牛锐;谁怯轮台万里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张兴成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问题意识与史料发掘,,一个都不能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清;两汉魏晋南朝州刺史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4 赵雷;士族与魏晋南朝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陈琳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6 徐冲;“汉魏革命”再研究:君臣关系与历史书写[D];北京大学;2008年

7 俄琼卓玛;后秦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1996年

9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何学森;论行书的形成与风格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焕宽;魏晋南朝民族地区校尉郎将制度考[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树芳;两晋南朝南蛮校尉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邹学莉;魏晋南朝表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玲;魏晋南朝骈体公牍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段娟娟;魏晋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仲春;魏晋南朝会稽四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书萍;魏晋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吴露艳;魏晋南朝雅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付国良;魏晋南朝草诏制令制度变化述略[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浩;魏晋儿童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90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290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