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预防犯罪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10:06
本文关键词:先秦预防犯罪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为一种起源很早的刑事政策和刑事理论,预防犯罪是人类社会针对犯罪这一反社会现象所采取的一项根本性对策,历来是古今中外一切社会形态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只有解决好预防犯罪问题,国家才能安定,政权才能稳固,社会才能发展,这一点毋庸质疑。中国古代的预防犯罪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世界法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要考察中国古代的预防犯罪思想,须从先秦开始。尽管先秦时期尚未出现“预防犯罪”这样明确的概念表述,但运用多种措施与手段来控制和防止犯罪的发生在当时早已受到关注。因此可以说先秦时期的统治阶级及思想家们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对如何控制和防止犯罪问题的探讨与认识即是这一时期的预防犯罪思想。 沿着历史之流寻绎先人的思想遗迹,本文以时代的演进为序,对原始社会末期预防犯罪思想的源起、夏商两代以“天命”、“神权”为标榜的预防犯罪思想、西周时期以“德政”、“礼治”为重心的预防犯罪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以“诸说并存”表征的预防犯罪思想逐一进行了粗浅的论述。一方面,意在消除长期以来法史学界对中国古代预防犯罪思想起源的误解,指出早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虞舜时代,就已经有关于预防犯罪的思想萌芽存在;另一方面,力求纵向探索先秦预防犯罪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嬗变历程,阐述其基本特色,揭示其丰厚内涵,并进一步指出萌生与发展于先秦时期的预防犯罪思想,不仅对整个先秦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值得我们今天加以分析批判和借鉴。
【关键词】:先秦 预防犯罪思想 刑罚 德礼教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909.2;K207
【目录】:
- 引言7-10
- (一) 先秦预防犯罪思想的研究概况7-8
- (二) 先秦预防犯罪思想的内涵8-10
- 一、 中国古代预防犯罪思想探源10-16
- 二、 夏商两代以“天命”、“神权”为标榜的预防犯罪思想16-22
- 三、 西周时期以“德政”、“礼治”为重心的预防犯罪思想22-34
- (一) “明德慎罚”与预防犯罪24-28
- (二) 礼刑结合与预防犯罪28-34
- 四、 春秋战国时期“诸说并存”的预防犯罪思想34-50
- (一) 儒家“先富后教,宽猛相济”的预防犯罪思想34-39
- (二) 墨家“兼爱节用,劝贤沮暴”的预防犯罪思想39-43
- (三) 道家“无为而治,禁绝贪欲”的预防犯罪思想43-45
- (四) 法家“重刑止奸,,以刑去刑”的预防犯罪思想45-50
- 五、 先秦预防犯罪思想评议50-59
- (一) 对西周及其以前预防犯罪思想的评价50-52
- (二) 对春秋战国时期预防犯罪思想的评价52-55
- (三) 先秦预防犯罪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55-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虹;中国古代刑事侦查制度特点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预防犯罪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