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12-01 20:22
【摘要】: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世界上少数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又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绵延传承的文明。史前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独立性和多元一体性。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已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但是,由于考古工作开展得不足、对文献缺乏认真的研究、理论思考的贫乏和研究方法的单一及模式的封闭,使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没有取得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我们约请了四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而且成绩斐然的专家,从研究的现状及现有条件、古代文献的意义及使用方法、聚落与社会结构、墓葬与社会组织等方面,诠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这组笔谈,既有新观点的提出,又有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与倡导,相信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戏曲史研究的新成果[J];上海戏剧;1981年02期

2 孙瑞宁;;论安徽省的地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3 张人位;;侗族远古定居梧州说需要再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1期

4 黄鸿光;;番禺考[J];开放时代;1982年03期

5 褚绍唐;;上海历史地理述略[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4期

6 颜长珂;一个承先启后的努力——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J];文艺研究;1983年04期

7 鲜肖威;张林源;艾南山;W·W銉hlke;;自然环境、人文因素演变与城市聚落发展的关系——以兰州河谷盆地为例[J];地理科学;1983年04期

8 纪作亮;;陆游《游山西村》解说[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4年01期

9 ;新乐遗址[J];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04期

10 安志敏;;中国史前农业概说[J];农业考古;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懋昒;;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浅见[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龙渤;樊佩荣;;简述我国牡丹品种群的起源与形成[A];河南风景园林——2003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3 陈勇;陈国阶;刘邵权;王青;;川西南山地民族聚落生态系统研究——以米易县麦地村为例[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录仓;赵雪雁;;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石峰;郝少波;;湖北南漳地区堡寨聚落探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武忠;;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长云;;酋邦、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胡斌;陈蔚;熊海龙;;四川洛带客家传统聚落建筑与文化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9 王莹莹;杨金生;刘文龙;;砭石疗法源流述要[A];2008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潘照东;刘俊宝;;草原丝绸之路探析[A];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维扬 黄会;凌家滩遗址进行第四次发掘[N];安徽日报;2000年

2 何驽;文化与文化类型之辨证[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陈淳;Settlement archaeology与聚落考古[N];中国文物报;2000年

4 张居中;淮河上游八千年前的辉煌[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靳晓燕;乡土建筑:不该消失在大地上的国宝[N];光明日报;2000年

6 陈志华;一个“脆弱”的话题[N];人民日报;2000年

7 季富政;呼唤开发四川乡土建筑[N];四川日报;2000年

8 张弛;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有新资料[N];中国文物报;2001年

9 严文明;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演变的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1年

10 张文彬;“仰韶文化”发现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建民;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剑锋;B公司营销审计的应用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2 石新影;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学;2005年

3 魏雪琰;河北井陉县于家村传统聚落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丁建怀;湖北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郑景文;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哲;山西省雁北地区明代军事防御性聚落探析[D];天津大学;2005年

7 邓赵君;传统民居聚居形态向现代城市住宅空间的演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巍;徽州传统聚落的巷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靳松;山西自然村落中公共中心的布局与建筑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煜;晋中大院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8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68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