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戏曲史研究的新成果[J];上海戏剧;1981年02期
2 孙瑞宁;;论安徽省的地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3 张人位;;侗族远古定居梧州说需要再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1期
4 黄鸿光;;番禺考[J];开放时代;1982年03期
5 褚绍唐;;上海历史地理述略[J];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4期
6 颜长珂;一个承先启后的努力——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J];文艺研究;1983年04期
7 鲜肖威;张林源;艾南山;W·W銉hlke;;自然环境、人文因素演变与城市聚落发展的关系——以兰州河谷盆地为例[J];地理科学;1983年04期
8 纪作亮;;陆游《游山西村》解说[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4年01期
9 ;新乐遗址[J];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04期
10 安志敏;;中国史前农业概说[J];农业考古;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懋昒;;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浅见[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龙渤;樊佩荣;;简述我国牡丹品种群的起源与形成[A];河南风景园林——2003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3 陈勇;陈国阶;刘邵权;王青;;川西南山地民族聚落生态系统研究——以米易县麦地村为例[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录仓;赵雪雁;;内陆河流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机制——以黑河流域为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石峰;郝少波;;湖北南漳地区堡寨聚落探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武忠;;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长云;;酋邦、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胡斌;陈蔚;熊海龙;;四川洛带客家传统聚落建筑与文化研究[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9 王莹莹;杨金生;刘文龙;;砭石疗法源流述要[A];2008全国砭石与刮痧疗法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潘照东;刘俊宝;;草原丝绸之路探析[A];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维扬 黄会;凌家滩遗址进行第四次发掘[N];安徽日报;2000年
2 何驽;文化与文化类型之辨证[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陈淳;Settlement archaeology与聚落考古[N];中国文物报;2000年
4 张居中;淮河上游八千年前的辉煌[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靳晓燕;乡土建筑:不该消失在大地上的国宝[N];光明日报;2000年
6 陈志华;一个“脆弱”的话题[N];人民日报;2000年
7 季富政;呼唤开发四川乡土建筑[N];四川日报;2000年
8 张弛;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有新资料[N];中国文物报;2001年
9 严文明;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演变的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1年
10 张文彬;“仰韶文化”发现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建民;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储剑锋;B公司营销审计的应用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2 石新影;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学;2005年
3 魏雪琰;河北井陉县于家村传统聚落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丁建怀;湖北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郑景文;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哲;山西省雁北地区明代军事防御性聚落探析[D];天津大学;2005年
7 邓赵君;传统民居聚居形态向现代城市住宅空间的演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巍;徽州传统聚落的巷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靳松;山西自然村落中公共中心的布局与建筑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煜;晋中大院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8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56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