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贡狮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贡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汉汉武帝年间,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人们开始认识到狮子这种域外动物。《汉书》中的乌弋山离国是已知最早的产狮地,随后中国古文献中关于产狮地的记载层出不穷。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对产狮地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中原使节出使西域时的见闻,产狮地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中西亚,而且对产狮地的认识呈现由近到远,由陆路到海路的特点。中国自古不产狮子,狮子因其稀奇珍贵成为绝佳贡品。贡狮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到唐之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相对沉寂,明前中期达到高潮,明后期走向衰落。贡狮以陆路为主,宋以后出现少数海路贡狮。贡狮国通过贡狮寻求政治或经济上的利益,中原王朝则借贡狮来彰显其统治合法性和正统性,所以中原王朝对贡狮一般采取欢迎的态度。但在明中期的成化、弘治、嘉靖年间也出现了质疑、反对贡狮的言论。中原王朝对贡狮一般都给予接受,但也出现了少数的遣返与却贡事件。随着狮子传入中国,中国人对狮子也形成一定认识。在外形,一般都认为狮子似虎、色黄、尾端毛大如斗;在特点上,认为狮子迅捷、食肉、威服百兽;在驯养方面,认为狮子劳费大、难驯养。凭着对狮子的认识,中国人也将狮子运用于观赏、作战、避邪、药用。在宫廷,出现了有关狮子的诗赋和绘画,在民间也出现了有关狮子的民俗与文化。
【关键词】:产狮地 贡狮 狮子 中国社会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0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3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2
- 1.3.3 研究评述12-13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3
- 1.4.1 研究思路13
- 1.4.2 研究方法13
- 1.5 论文创新之处13-14
- 1.6 相关概念阐释14-15
- 第二章 中国古文献中的产狮地15-23
- 2.1 中国古文献中的产狮地15-20
- 2.1.1 两汉时期的产狮地15
- 2.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狮地15-17
- 2.1.3 唐代的产狮地17-18
- 2.1.4 元代的产狮地18
- 2.1.5 明代产狮地18-20
- 2.2 古文献中产狮地的特点及古今差异20-21
- 2.2.1 从地域分布上看产狮地主要集中在中西亚20
- 2.2.2 从朝代上看魏晋南北朝和明代产狮地的记载最多20
- 2.2.3 对产狮地的认识由近到远,由陆路到海路20-21
- 2.2.4 古文献中产狮地与今天产狮地的比较21
- 2.3 历代对外开拓与产狮地的发现21-23
- 2.3.1 张骞、班固等人出使西域与汉代产狮地的发现21-22
- 2.3.2 董琬等人出使西域与《魏书》中产狮地的记载22
- 2.3.3 郑和下西洋和陈诚出使西域与明代前期产狮地的记载22-23
- 第三章 历代的贡狮23-40
- 3.1 历代贡狮历程23-36
- 3.1.1 东汉时期贡狮的开启23-24
- 3.1.2 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贡狮的进一步发展24-28
- 3.1.3 宋元时期贡狮的相对沉寂28-30
- 3.1.4 明前中期贡狮的高潮30-35
- 3.1.5 明后期贡狮的衰落35-36
- 3.2 贡狮的路线:陆路与海路36
- 3.2.1 贡狮以陆路为主36
- 3.2.2 宋以后海路贡狮的出现36
- 3.3 贡狮的文化解读:由明前期歌颂到明中期质疑、反对36-38
- 3.4 贡狮中的遣返与却贡38-40
- 3.4.1 北魏、北宋的遣返贡狮38-39
- 3.4.2 唐、明中期的却贡39-40
- 第四章 狮子与中国社会文化40-53
- 4.1 古人对狮子的认知40-42
- 4.1.1 外形:似虎、色黄与尾端毛大如斗40
- 4.1.2 特点:迅捷、食肉与威服百兽40-41
- 4.1.3 驯养:劳费大、难驯养41-42
- 4.2 狮子的作用42-44
- 4.2.1 观赏42-43
- 4.2.2 作战43-44
- 4.2.3 驱凶避邪44
- 4.2.4 药用44
- 4.3 有关狮子的文学绘画44-48
- 4.3.1 狮子诗赋44-45
- 4.3.2 狮子绘画45-48
- 4.4 有关狮子的民俗48-50
- 4.4.1 狮子舞48-49
- 4.4.2 雪狮49-50
- 4.4.3 有关狮子的糖或糕点50
- 4.5 狮子的寓意50-53
- 4.5.1 宗教文化中的狮子50-51
- 4.5.2 世俗文化中的狮子51-53
- 总结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作者简介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箭;周宋之交中原王朝所辖的户和口[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2 王尚达,杨恕;新疆与历代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计量分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1期
3 方铁;;中原王朝的治边方略[J];学术探索;2009年04期
4 李伟;;论中原王朝对云南经营模式的转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沈勇;;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的战术[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6 陈志刚;;论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的军事防御性——以地缘政治、军事关系为中心的探讨[J];东岳论丛;2011年05期
7 付艳;论赫哲先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8 鞠勤;宋初凉州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浅议[J];张掖师专学报(综合版);1993年02期
9 姚有志;从古长城看中原王朝的防务特征[J];军事历史研究;1995年01期
10 陈强;;中原王朝被征服的计量历史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建华;赵菊梅;;晋陕高原龙山晚期到商代文化格局的变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袁剑;;清代中国的“边疆性”及其现代意义[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3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卜宪群;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胡波;古代东亚体系的中心在北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许纪霖;多元脉络中的“中国”[N];东方早报;2014年
4 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田立坤;辽宁古代文化特征及形成背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叶舒宪;打破正统中国文化观的蔽障[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葛剑雄;端午节:传统与现实,,中原与朝鲜[N];东方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艳;古代草原上的战争与和平[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陈立柱;淮河流域文化的发展[N];安徽日报;2010年
9 ;论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N];北京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浩;中国古代贡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杨涤非;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战争的战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惠冬;势在中原:五代时期中原王朝之地位与宋初统一战略[D];暨南大学;2010年
4 金东永;汉唐时期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陈丽;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学钦;五代时期十国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兴锋;北朝后期中原王朝与北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开队;边缘化地区的控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贡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9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