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地区扇骨艺术的独立与兴盛
发布时间:2021-01-28 03:25
明清两代,苏式折扇力压团扇逐步发展为代表江南地区的重要器物艺术之一。而扇骨也以其丰富多彩的材质和装饰手法独树一帜,成为独立于扇面的艺术形式。凭借江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晚明城镇发展背景之下交通网络的完善、社会结构的变化、人才的流通以及新兴阶层的产生等,扇骨艺术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扇子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文章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独立于扇面的扇骨艺术
二、明清时期扇骨艺术逐步兴盛成因分析
1. 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物质基础
2. 明中晚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 社会各界对于扇骨艺术发展的推动
4. 新兴阶层消费群体的产生
三、由实用功能逐步转向审美功能的扇骨工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承与创新——杭州“老杭邦”高端伴手礼对古杭味韵的影响和继承[J]. 岳子楠,李雪艳. 大众文艺. 2019(13)
[2]南京金银细工技艺体系梳理与研究[J]. 方韦,施慧,苏婧. 大众文艺. 2019(13)
[3]浅谈剔红工艺的历史沿革与新时代下的适应性探索[J]. 边鋆,朱一. 美术教育研究. 2019(04)
[4]基于苏州时代变迁背景下的明清犀角雕研究[J]. 马媛,蒋晖. 大众文艺. 2018(22)
[5]古代扇骨艺术的独立与发展[J]. 杨祥民. 创意与设计. 2015(02)
[6]明代苏州器物艺术与城镇化进程研究[J]. 蒋晖. 美与时代(上). 2015(04)
[7]“文质彬彬”:明清苏式折扇造物思想与审美文化研究[J]. 魏洁,顾平,伏涛. 装饰. 2015(02)
硕士论文
[1]明清苏州折扇兴盛之探微[D]. 毛淑华.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4269
【文章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独立于扇面的扇骨艺术
二、明清时期扇骨艺术逐步兴盛成因分析
1. 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物质基础
2. 明中晚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 社会各界对于扇骨艺术发展的推动
4. 新兴阶层消费群体的产生
三、由实用功能逐步转向审美功能的扇骨工艺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承与创新——杭州“老杭邦”高端伴手礼对古杭味韵的影响和继承[J]. 岳子楠,李雪艳. 大众文艺. 2019(13)
[2]南京金银细工技艺体系梳理与研究[J]. 方韦,施慧,苏婧. 大众文艺. 2019(13)
[3]浅谈剔红工艺的历史沿革与新时代下的适应性探索[J]. 边鋆,朱一. 美术教育研究. 2019(04)
[4]基于苏州时代变迁背景下的明清犀角雕研究[J]. 马媛,蒋晖. 大众文艺. 2018(22)
[5]古代扇骨艺术的独立与发展[J]. 杨祥民. 创意与设计. 2015(02)
[6]明代苏州器物艺术与城镇化进程研究[J]. 蒋晖. 美与时代(上). 2015(04)
[7]“文质彬彬”:明清苏式折扇造物思想与审美文化研究[J]. 魏洁,顾平,伏涛. 装饰. 2015(02)
硕士论文
[1]明清苏州折扇兴盛之探微[D]. 毛淑华.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4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00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