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代广州外销丝绸上的康乃馨

发布时间:2021-03-30 04:12
  <正>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明清时代,伴随世界地理大发现,东西航路开通,标志着世界性海洋贸易圈逐渐形成。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历两千年而不衰的贸易大港,尤其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颁布了"(洋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1)的上谕,欧美各国商人仅允许在广州口岸一地进行通商贸易,西方人称之为"一口通商政策"(theonlyportpolicy)。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的专门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商行,垄断着丝、瓷、茶大宗商品的商业贸易。屈大均《广州竹枝词》:"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就是对清代广州十三行时期外销丝织品贸易盛况的描述。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清代广州外销丝绸上的康乃馨


18世纪杏色缎广绣花鸟虫蝶纹外销床罩广东省博物馆藏

床罩,花卉,博物馆,广东省


料的设计上,花卉图案成为最主要的图案。最常见的花卉图案是根据常见花卉归纳变形出的小花朵,也有根据植物学家做出的欧洲花卉物种的图式而设计的。同时,图案设计师还会把写生的花卉真实地再现在纺织织物上,有时不光色彩上模仿现实之物,就连花朵的大小也力求与真实的一致”,可以说洛可可艺术表现的就是花卉的帝国。康乃馨,是英文名Carnation的中译音,学名香石竹,是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香石竹原产于地中海,在古希腊就有大量培植。公元前12世纪库尔塔岛壁画中就有关于香石竹的描绘。公元前300年,图418世纪杏黄缎广绣缠枝花卉外销床罩广东省博物馆藏一类是按照外商提供的图案或样品,进行来样加工订制。这不但丰富了广绣的题材内容,而且广绣在刺绣技法上也开始融合西洋的艺术风格,注重光影变化,强调物象的逼真和立体感,从而奠定起广绣与其他三大绣种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这种中西融合的广绣绣品深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布莱克本商业使团的来华调查报告中写道:“因为广州对欧洲、印度、美洲等市场有大量蚕丝原料输出,所以集中在广州的丝稠贸易,关系非常重大。除此以外,广州城内及周围各县都有很大的丝织业。输出品中包括空茧、分作几种几级的废丝、生丝、手工缫丝,及丝织品,如本色素绸、锦绸、绫罗锦和满绣的床单、披肩及长衣等素花绸缎。”三、清代广州外销丝绸上的康乃馨纹样18、19世纪,广州外销丝绸源源不断地销往到欧美,大量用于服装面料和家居装饰上。据《十八世纪中国出口艺术品》记载:“18世纪,英国贵妇们使用着中国刺绣艺人绣的双面围巾。还有一些时髦的贵妇与小姐将设计、剪裁好的服装、名片,通过东印度公司运送到中国,请中国刺绣匠师刺绣。”“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宫廷男女服饰都?

博物馆,广东省,花卉


?泄?传统吉祥纹样中的“八宝”之一“盘长”图案融入其中,增添了华风欧韵的气息。另外一件18世纪杏黄缎广绣缠枝花卉外销床罩(图4),长260、宽208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床罩居中处以双蓝丝线勾勒如意云头纹一周,内以粉、白、草绿、橙等色丝线绣折枝花卉,花蕊中部再次运用双蓝丝线勾勒一周,配色呼应,浓淡相宜。床罩四角各有一束弯曲飘荡的枝蔓,枝端绽放着粉、蓝两色康乃馨及其他各样花卉装饰,洋溢着一种女性的、纤细的、精致的气氛,体现着洛可可时代的情调。此外还有一件18世纪黄纱地彩绘花卉纹外销匹料(图5),共2匹,宽74厘米,一匹长250厘米,另一匹长90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以黄纱为地,用明亮多彩的矿物颜料绘制。妙曼舒卷的枝条,深浅不一的绿叶,枝头点缀着粉、紫两色的康乃馨以及蓝色、玫红、酒红、鹅黄、白色等各色大小花朵,疏密相间,布满整块面料。织物色彩甘美浓郁、花形优雅生动、组合疏密得当,类似风格的丝绸织物也见于18世纪比利时庄园的中国风房间的丝绸壁纸装饰上。19世纪以后,外销丝绸以中国传统花鸟题材的纹样和构图取代了18世纪流行的淡雅、飘逸、妙曼、玲珑的卷草花卉图案。这件19世纪石青缎广绣“宝生昌”号花鸟外销挂帐(图6),长382、宽2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绣品以石青缎为地,施五彩丝线满地绣制各式珍禽花卉数十种,挂帐构图繁密,层次丰富,配色华美,是西方家居墙壁装饰的一件精美饰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题材也是传统广绣绣品中的流行纹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销花鸟纹样丝绸的构图与19世纪中前构图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构图日趋疏图518世纪黄纱地彩绘花卉纹外销匹料广东省博物馆藏5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清代广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J]. 刘志伟.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02)



本文编号:3108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108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