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国家翻译实践在新疆地区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1-04-27 21:08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以国家为发起人的翻译行为值得关注。"国家翻译实践"概念的提出,以自上而下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史,为清政府翻译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从"国家翻译实践"视角考查清代新疆的翻译活动,探讨民族语言政策和翻译制度化、常规性的国家翻译实践、译者身份的制度化等三个方面,从而分析清政府在新疆地区通过趋向制度化的各类国家翻译实践活动,强化国内意识形态统一,加强国家政治统治的情况。
【文章来源】:民族翻译. 2020,(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国家翻译实践概念
三、民族语言政策与翻译制度化
(一)基于“因俗而治”的民族语言政策
(二)国家级翻译机构的设置
四、常规性的国家翻译实践
(一)增补维文文鉴
(二)同文辞书编译
(三)译者身份的制度化
1.译员/官员选拔制度化
2.官府通事制度化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构建[J]. 任东升. 外语研究. 2019(04)
[2]清乾隆年间满蒙汉敕译文本的翻译原则查考[J]. 孙海琳,任东升. 民族翻译. 2019(02)
[3]新疆多民族语文翻译的回顾与“一带一路”[J]. 铁来克·依布拉音. 民族翻译. 2016(04)
[4]国家翻译实践初探[J]. 任东升,高玉霞. 中国外语. 2015(03)
[5]翻译制度化与制度化翻译[J]. 任东升,高玉霞. 中国翻译. 2015(01)
[6]论清朝翻译科举的形成与发展(1723—1850)[J]. 马子木. 清史研究. 2014(03)
[7]清朝新疆的语言文字政策[J]. 杨玉荣,马小雷.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8]乾隆与新疆地名研究及疆域地图[J]. 戴良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0(04)
[9]试论清朝政府关于新疆的翻译活动[J]. 陈世明. 语言与翻译. 1994(03)
本文编号:3164160
【文章来源】:民族翻译. 2020,(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国家翻译实践概念
三、民族语言政策与翻译制度化
(一)基于“因俗而治”的民族语言政策
(二)国家级翻译机构的设置
四、常规性的国家翻译实践
(一)增补维文文鉴
(二)同文辞书编译
(三)译者身份的制度化
1.译员/官员选拔制度化
2.官府通事制度化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构建[J]. 任东升. 外语研究. 2019(04)
[2]清乾隆年间满蒙汉敕译文本的翻译原则查考[J]. 孙海琳,任东升. 民族翻译. 2019(02)
[3]新疆多民族语文翻译的回顾与“一带一路”[J]. 铁来克·依布拉音. 民族翻译. 2016(04)
[4]国家翻译实践初探[J]. 任东升,高玉霞. 中国外语. 2015(03)
[5]翻译制度化与制度化翻译[J]. 任东升,高玉霞. 中国翻译. 2015(01)
[6]论清朝翻译科举的形成与发展(1723—1850)[J]. 马子木. 清史研究. 2014(03)
[7]清朝新疆的语言文字政策[J]. 杨玉荣,马小雷.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8]乾隆与新疆地名研究及疆域地图[J]. 戴良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0(04)
[9]试论清朝政府关于新疆的翻译活动[J]. 陈世明. 语言与翻译. 1994(03)
本文编号:3164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16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