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景德镇御器厂制瓷作坊布局讨论——以2014年考古发掘资料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10 20:35
学界对御窑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御窑器物上,对于具体生产瓷器的场所(即御窑制瓷作坊)关注较少。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分析了明中期御器厂的功能及布局,阐明了低温釉装饰及釉上彩装饰作坊(色作)、器物拉坯成型作坊、器物烧造窑炉、器物拣选与废弃场所、祭祀供奉师主庙诸功能区的具体特点及位置,最终认为明中期御器厂内各作坊与功能区出于实用目的自成一体,分布得并不集中,但布局合理,作业环境通畅,并且考古发现与晚期文献记载的御窑厂布局有所出入,御窑厂布局在不同时期可能一直在发生变化。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清《景德镇陶录》所刊《御窑厂图》采自(清)蓝浦乾隆六十年(1795)著,郑廷桂嘉庆二十年(1815)增补:《景德镇陶录》
[图四]2014年发掘御窑厂遗址遗迹总平面图采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L2位于F6东侧的天井中,长约为5.94米,宽约2.94米,为东北-西南走向,方向为41°。由南北两侧的路沿和中间的路面组成。路沿由整砖砌成。以红砖为主,另有少数青砖。部分砖上可见窑汗,说明也是砌建窑炉使用过的砖。路面由竖立的匣钵片按顺序平铺而成,大致能够分出行与排。路面明显看到因长期踩踏而磨平的现象。在东侧相隔0.3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列修砌整齐的砖(南北走向),其边缘往东延伸到探方壁内,推测为一个排水沟,沟底有整齐的铺砖,该排水沟与L2同时,为与L2一体的带排水沟的道路体系[图六]?1?。排水沟所在的位置应该就是L2的东侧端头,由此推测,天井的丈尺为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7.65米。
其次,明代御器厂的瓷器生产从部分原料配置到入窑烧造的过程中,有细致严密的分工流程和多道工序,如进行瓷土和釉果捣炼的碓作,泥料配制的泥水作等?1?,进行拉坯成型的碗、盘、碟、钟、酒盅等作,进行坯体定型的印作,进行装饰的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进行匣钵制作的匣作,以及进行器物烧造的各种类型的窑炉。除去这些瓷器生产过程中制瓷性质的作坊,其他还有诸多辅助作坊,如进行房屋建造的大木作,制作设备(如辘轳车)的小木作,制作工具(如利坯刀及晾晒架等)的铁作,制作包装材料的竹作、索作、桶作,制作运输工具的船木作、漆作,制造织物的染作等。明代御器厂的功能十分完备,涵盖了瓷器制作过程中管理、生产、储存、运输的各个方面,那么这些功能区是如何分布的呢?根据《(万历)江西省大志》的记载,仅能推测出明代御器厂中部是以“堂”为核心的院落,后有小山,山上有“兀然亭”,堂左侧为官署,堂前分布其他各类设施;厂内有三座神祠,厂外一座神祠(为“师主庙”);两口甃井(一口在锥龙作、一口在南门内);御器厂西侧为公馆,东侧为九江道。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明确的信息。从御器厂下辖机构的多样性推测,这些机构也许并不全部分布在今天我们认识的御窑厂遗址范围内,但具体情况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工作来证实。目前可见明清御窑厂布局图像资料最早的是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康熙浮梁县志》所录《景德镇图》[图一]?2?,由该图可见,御窑厂位于昌江东岸,景德镇镇区内中部的前街和后街之间,有一周围墙,整体是封闭式的,围墙有东门和南门,南门有匾额书“御器厂”;墙内有许多建筑,大致以中线为轴对称分布;围墙西侧外为公馆,东侧外为九江道。尽管该图为康熙二十一年所录,但与万历二十五年对御器厂的记载重合度较高,此时的名称仍使用“御器厂”,东西两侧仍有九江道与公馆,厂外有一师主庙。因此此图有两种可能:第一,清初康熙时期御窑厂可能沿用了明代的旧名和布局模式,图为当时布局的实录;第二,《康熙浮梁县志》所刊的图为一张明代旧图。康熙时所录的《景德镇图》尽管较为简略,但对于研究明代御器厂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J]. 江建新,钟燕娣,李军强,江小民,秦大树,单莹莹,王光尧,丁雨. 文物. 2017(08)
[2]景德镇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收获与相关问题研究[J]. 秦大树,钟燕娣,李慧. 文物. 2017(08)
[3]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麓的考古新发现[J]. 邬书荣,李军强,唐雪梅. 紫禁城. 2017(05)
[4]对景德镇御窑旧址考古遗存之审视[J]. 王光尧. 紫禁城. 2015(12)
[5]明代御窑窑炉及烧成工艺探究[J]. 丁鹏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5(02)
[6]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J]. 刘新园,李一平,江小民,权奎山,张文江,江建新,孟原召. 文物. 2007(05)
[7]江西景德镇市明清御窑遗址2004年的发掘[J]. 刘新园,权奎山,李一平. 考古. 2005(07)
[8]江西景德镇明清御器(窑)厂落选御用瓷器处理的考察[J]. 权奎山. 文物. 2005(05)
[9]略谈中国瓷器考古的主要收获[J]. 李辉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9(04)
[10]景德镇龙珠阁遗址发掘报告[J]. Jiangxi Provincial Archaeological Team and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Ceramics, Jingdezhen. 考古学报. 1989(04)
硕士论文
[1]景德镇传统制瓷作坊建筑空间与流程形态研究[D]. 胡园慧.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23078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部分图文】:
清《景德镇陶录》所刊《御窑厂图》采自(清)蓝浦乾隆六十年(1795)著,郑廷桂嘉庆二十年(1815)增补:《景德镇陶录》
[图四]2014年发掘御窑厂遗址遗迹总平面图采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L2位于F6东侧的天井中,长约为5.94米,宽约2.94米,为东北-西南走向,方向为41°。由南北两侧的路沿和中间的路面组成。路沿由整砖砌成。以红砖为主,另有少数青砖。部分砖上可见窑汗,说明也是砌建窑炉使用过的砖。路面由竖立的匣钵片按顺序平铺而成,大致能够分出行与排。路面明显看到因长期踩踏而磨平的现象。在东侧相隔0.3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列修砌整齐的砖(南北走向),其边缘往东延伸到探方壁内,推测为一个排水沟,沟底有整齐的铺砖,该排水沟与L2同时,为与L2一体的带排水沟的道路体系[图六]?1?。排水沟所在的位置应该就是L2的东侧端头,由此推测,天井的丈尺为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7.65米。
其次,明代御器厂的瓷器生产从部分原料配置到入窑烧造的过程中,有细致严密的分工流程和多道工序,如进行瓷土和釉果捣炼的碓作,泥料配制的泥水作等?1?,进行拉坯成型的碗、盘、碟、钟、酒盅等作,进行坯体定型的印作,进行装饰的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进行匣钵制作的匣作,以及进行器物烧造的各种类型的窑炉。除去这些瓷器生产过程中制瓷性质的作坊,其他还有诸多辅助作坊,如进行房屋建造的大木作,制作设备(如辘轳车)的小木作,制作工具(如利坯刀及晾晒架等)的铁作,制作包装材料的竹作、索作、桶作,制作运输工具的船木作、漆作,制造织物的染作等。明代御器厂的功能十分完备,涵盖了瓷器制作过程中管理、生产、储存、运输的各个方面,那么这些功能区是如何分布的呢?根据《(万历)江西省大志》的记载,仅能推测出明代御器厂中部是以“堂”为核心的院落,后有小山,山上有“兀然亭”,堂左侧为官署,堂前分布其他各类设施;厂内有三座神祠,厂外一座神祠(为“师主庙”);两口甃井(一口在锥龙作、一口在南门内);御器厂西侧为公馆,东侧为九江道。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明确的信息。从御器厂下辖机构的多样性推测,这些机构也许并不全部分布在今天我们认识的御窑厂遗址范围内,但具体情况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工作来证实。目前可见明清御窑厂布局图像资料最早的是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康熙浮梁县志》所录《景德镇图》[图一]?2?,由该图可见,御窑厂位于昌江东岸,景德镇镇区内中部的前街和后街之间,有一周围墙,整体是封闭式的,围墙有东门和南门,南门有匾额书“御器厂”;墙内有许多建筑,大致以中线为轴对称分布;围墙西侧外为公馆,东侧外为九江道。尽管该图为康熙二十一年所录,但与万历二十五年对御器厂的记载重合度较高,此时的名称仍使用“御器厂”,东西两侧仍有九江道与公馆,厂外有一师主庙。因此此图有两种可能:第一,清初康熙时期御窑厂可能沿用了明代的旧名和布局模式,图为当时布局的实录;第二,《康熙浮梁县志》所刊的图为一张明代旧图。康熙时所录的《景德镇图》尽管较为简略,但对于研究明代御器厂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J]. 江建新,钟燕娣,李军强,江小民,秦大树,单莹莹,王光尧,丁雨. 文物. 2017(08)
[2]景德镇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收获与相关问题研究[J]. 秦大树,钟燕娣,李慧. 文物. 2017(08)
[3]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麓的考古新发现[J]. 邬书荣,李军强,唐雪梅. 紫禁城. 2017(05)
[4]对景德镇御窑旧址考古遗存之审视[J]. 王光尧. 紫禁城. 2015(12)
[5]明代御窑窑炉及烧成工艺探究[J]. 丁鹏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5(02)
[6]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J]. 刘新园,李一平,江小民,权奎山,张文江,江建新,孟原召. 文物. 2007(05)
[7]江西景德镇市明清御窑遗址2004年的发掘[J]. 刘新园,权奎山,李一平. 考古. 2005(07)
[8]江西景德镇明清御器(窑)厂落选御用瓷器处理的考察[J]. 权奎山. 文物. 2005(05)
[9]略谈中国瓷器考古的主要收获[J]. 李辉柄.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9(04)
[10]景德镇龙珠阁遗址发掘报告[J]. Jiangxi Provincial Archaeological Team and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Ceramics, Jingdezhen. 考古学报. 1989(04)
硕士论文
[1]景德镇传统制瓷作坊建筑空间与流程形态研究[D]. 胡园慧.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23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22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