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何以为性善?——战国时变下的儒学生态及德性坚守

发布时间:2021-06-11 15:44
  孟子道性善,有深层复杂背景。孟子面临战国时变环境中诸家不信任人性及功利思潮所致道德危机这一时代课题,儒学德性底线深受冲击。而早期儒学对于人性问题立论不多,彼时倍受诟病,且以规范解决情欲问题的方式也暗含道德践履难行这一问题,处境十分被动。诸家基于性恶意识,诉诸集权威慑及社会规范而无视道德本身,与早期儒者回应人性问题的无力境况,均暗示人性善恶问题与时代道德落实问题有深切关联。基于此,孟子以对性善的宣扬乃至强势规定来探寻解决时代道德问题之新途,奠定了后世儒学道德践履及德性实有问题的基本方向。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0,5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孟子时代人性论思潮及其指向
    (一)孟子时代主要人性论说
    (二)诸家人性关切之现实指向及人性信任危机
    (三)功利思潮与时代道德危机
二、主流儒学论人性及其被动境遇
    (一)早期儒学不重人性及实践规范诉求
    (二)儒学被动境遇及道德问题之急迫
三、何以为性善:孟子德性规定及其意蕴
    (一)于时代道德危机之解决
        1.性有善底线之申辩
        2.道性善之主动及强势
    (二)性善论对儒学德性体系之深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言与言:早期儒墨之争的一个问题[J]. 颜世安.  江海学刊. 2013(06)
[2]荀子、韩非子、庄子性恶意识初议[J]. 颜世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3]庄子性恶思想探讨[J]. 颜世安.  中国哲学史. 2009(04)



本文编号:3224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224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