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政坛与白居易诗歌李杨故事的主题流变
发布时间:2021-06-25 03:52
盛世回忆在唐宪宗朝具有政治符号的作用:宪宗即位之初,李绛等人凭借盛世回忆与唐宪宗产生政治默契,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其文学表现;元和初年,谏官政治不断走向高潮,《新乐府》即是该阶段的文学产物;元和后期,随着宪宗对崔群等人的情感疏离,盛世回忆作为政治权力的功能减弱,盛世回忆因之转化成了个人感伤的作品,即白居易的《江南遇天宝乐叟》。从回忆、权力、文学三者关系,可以重新梳理白居易诗歌李杨故事的主题之变,进一步考察白居易拔擢、被贬的文化原因。
【文章来源】:理论界. 2019,(1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长恨歌》《新乐府》产生的政治生态
1.李绛论开元、天宝盛衰之变
2.崔群论开元、天宝之得失
二、元和生态与白居易笔下的李杨爱情三调
1.引子:呼唤盛世的《长恨歌》
2.努力:重建盛世的《新乐府》
3.失败:感伤盛世的《江南遇天宝乐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记忆的唤起、呈现与书写:唐诗中的唐朝追忆[J]. 刘泰廷. 史林. 2018(01)
[2]《长恨歌》与白居易左拾遗翰林学士转任考[J]. 滕汉洋. 学术探索. 2015(10)
本文编号:3248437
【文章来源】:理论界. 2019,(1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长恨歌》《新乐府》产生的政治生态
1.李绛论开元、天宝盛衰之变
2.崔群论开元、天宝之得失
二、元和生态与白居易笔下的李杨爱情三调
1.引子:呼唤盛世的《长恨歌》
2.努力:重建盛世的《新乐府》
3.失败:感伤盛世的《江南遇天宝乐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记忆的唤起、呈现与书写:唐诗中的唐朝追忆[J]. 刘泰廷. 史林. 2018(01)
[2]《长恨歌》与白居易左拾遗翰林学士转任考[J]. 滕汉洋. 学术探索. 2015(10)
本文编号:3248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24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