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略谈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的当下意义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1-08-06 19:17
  宫廷雅乐,被认为是"反人民的""脱离民间的艺术传统"并与人民思想感情"背道而驰的东西",从而"不是中国音乐传统的主流"。孔庙音乐"多出自末流文人之手",不过是"假古董的再仿制"而"更不足论"。今天研究孔庙音乐(即释奠礼乐)是否还有意义?中国古称"礼仪之邦""礼乐之邦","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礼乐文化"在古代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完全可以把中华文化看作是礼乐文化。因而,礼乐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标志和象征符号,是不能忽视的钱穆所说的中国之"心"。研究清代云南释奠礼乐,可为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人类学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也是具体探索中华音乐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生动例证。 

【文章来源】:艺术学研究. 2020,(02)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释奠礼乐”?
二、研究释奠礼乐,为什么不以曲阜、北京等地孔庙为对象?
三、前辈学者认为:雅乐(包括孔庙礼乐)不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和代表
四、研究清代云南边疆地区的释奠礼乐传播发展,自有其文化、历史的价值
五、释奠礼乐研究所具有的文化、历史的“符号”意义、标志意义
六、释奠礼乐研究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例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雅乐不是中国音乐传统的主流[J]. 黄翔鹏.  人民音乐. 1982(12)
[2]民族乐器口弦初探[J]. 秦序.  音乐艺术. 1981(01)



本文编号:3326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326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