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来的鹅湖寺与地方社会
发布时间:2021-11-09 15:14
唐代大历年间(766-779),洪州马祖道一弟子大义和尚来到铅山县鹅湖山顶创建鹅湖峰顶寺,在此期间,不仅受到百姓拥护,还受到官方敕赐。鹅湖峰顶寺也因此享誉四方。宋时期,从智孚禅师将峰顶之舍移于鹅湖山北麓驿道边,令休禅师来鹅湖寺大阐宗风,到绍元禅师对鹅湖寺的扩建,再到朱熹、吕祖谦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这时期的鹅湖寺进入了全面兴盛时期。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住持养庵和尚将寺庙迁回峰顶,鹅湖寺则成为“脚庙”。明清之际,随着鹅湖书院的发展以及国家政权变化,迁回峰顶的鹅湖寺为了重建鹅湖山社会秩序,通过请人编修《鹅湖峰顶志》、积极与地方社会互动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鹅湖峰顶寺的利益。但随着儒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书院的重视,鹅湖寺最终走向了衰败。文章从三个部分展开讲述:第一部分“唐宋时期鹅湖寺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首先简单介绍了鹅湖山早期的信仰情况,重点讨论了唐宋时期鹅湖寺发展沿革和鹅湖寺与地方社会的交流;第二部分“明时期鹅湖寺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主要从明时期鹅湖寺的发展概况讲起,到讨论《鹅湖峰顶志》成书与峰顶寺的历史建构,再到重点讲述峰顶寺僧侣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第...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唐宋时期鹅湖寺发展与地方社会
一、早期鹅湖山的神明信仰传统
二、唐宋时期鹅湖寺的发展沿革
三、鹅湖寺与地方社会
第二章 明时期鹅湖寺发展与地方社会
一、明时期鹅湖峰顶寺发展沿革
二、《鹅湖峰顶志》成书与峰顶寺的历史建构
1、明时期《鹅湖峰顶志》的修撰
2、《峰顶志》对于鹅湖山的历史书写
三、鹅湖峰顶寺僧侣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
1、峰顶寺僧侣与士人交游
2、峰顶寺僧侣与地方官吏的交往
3、峰顶寺僧侣与地方大族的关系—以费氏家族为例
第三章 清时期鹅湖寺发展与地方社会
一、清时期峰顶寺发展沿革
二、鹅湖峰顶寺与地方社会互动关系
1、峰顶寺僧侣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
2、峰顶寺与铅山大族关系
3、峰顶寺与士人之间的关系
三、峰顶寺与鹅湖书院的争端
1、重修《峰顶志》与鹅湖书院
2、峰顶寺与鹅湖书院田产争夺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与明代宁远卫地方社会——以觉华岛《重修大悲阁记》为中心[J]. 尤李. 北方论丛. 2017(04)
[2]嘉靖初期毁淫祠与废佛寺政策的地方实践——以江南、福建为重点[J]. 王健. 史林. 2016(03)
[3]鹅湖之会与朱陆分歧[J]. 解光宇. 朱子学刊. 2015(01)
[4]空间与记忆:鹅湖之会的地方性叙事[J]. 胡荣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鹅湖朱子之路上的“论辩唱和”[J]. 王立斌. 博览群书. 2016(02)
[6]明万历间崂山太清宫庙产之争及道教形象初探[J]. 秦国帅. 故宫学刊. 2015(01)
[7]论“鹅湖之会”的学术示范意义及其影响[J]. 王瑞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2)
[8]革命、法律与庙产——民国北平铁山寺案研究[J]. 付海晏. 历史研究. 2009(03)
[9]宋代江西民间书院与地方社会新论——以地方知识阶层的参与为视角[J]. 邹锦良,崔丽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书院历史变迁与士大夫价值取向[J].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明清关中的寺庙与地方社会[D]. 赵永翔.南开大学 2012
[2]北宋书院研究[D]. 李劲松.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 邓洪波.湖南大学 2007
[4]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 韩毅.河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明代徽州佛教地理研究[D]. 赵元元.安徽大学 2016
[2]清代书院与地方社会[D]. 谢贤强.南昌大学 2012
[3]明代吉安府佛教与士绅[D]. 张映雪.南昌大学 2012
[4]元代江西书院繁盛成因探析[D]. 胡春榜.江西师范大学 2008
[5]明代江西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研究[D]. 胡定鸿.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宋代江西佛教与社会[D]. 巩丽君.南昌大学 2007
[7]宋代江西书院及其发展的社会环境[D]. 弋杨.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5597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唐宋时期鹅湖寺发展与地方社会
一、早期鹅湖山的神明信仰传统
二、唐宋时期鹅湖寺的发展沿革
三、鹅湖寺与地方社会
第二章 明时期鹅湖寺发展与地方社会
一、明时期鹅湖峰顶寺发展沿革
二、《鹅湖峰顶志》成书与峰顶寺的历史建构
1、明时期《鹅湖峰顶志》的修撰
2、《峰顶志》对于鹅湖山的历史书写
三、鹅湖峰顶寺僧侣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
1、峰顶寺僧侣与士人交游
2、峰顶寺僧侣与地方官吏的交往
3、峰顶寺僧侣与地方大族的关系—以费氏家族为例
第三章 清时期鹅湖寺发展与地方社会
一、清时期峰顶寺发展沿革
二、鹅湖峰顶寺与地方社会互动关系
1、峰顶寺僧侣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
2、峰顶寺与铅山大族关系
3、峰顶寺与士人之间的关系
三、峰顶寺与鹅湖书院的争端
1、重修《峰顶志》与鹅湖书院
2、峰顶寺与鹅湖书院田产争夺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与明代宁远卫地方社会——以觉华岛《重修大悲阁记》为中心[J]. 尤李. 北方论丛. 2017(04)
[2]嘉靖初期毁淫祠与废佛寺政策的地方实践——以江南、福建为重点[J]. 王健. 史林. 2016(03)
[3]鹅湖之会与朱陆分歧[J]. 解光宇. 朱子学刊. 2015(01)
[4]空间与记忆:鹅湖之会的地方性叙事[J]. 胡荣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鹅湖朱子之路上的“论辩唱和”[J]. 王立斌. 博览群书. 2016(02)
[6]明万历间崂山太清宫庙产之争及道教形象初探[J]. 秦国帅. 故宫学刊. 2015(01)
[7]论“鹅湖之会”的学术示范意义及其影响[J]. 王瑞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2)
[8]革命、法律与庙产——民国北平铁山寺案研究[J]. 付海晏. 历史研究. 2009(03)
[9]宋代江西民间书院与地方社会新论——以地方知识阶层的参与为视角[J]. 邹锦良,崔丽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书院历史变迁与士大夫价值取向[J].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明清关中的寺庙与地方社会[D]. 赵永翔.南开大学 2012
[2]北宋书院研究[D]. 李劲松.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 邓洪波.湖南大学 2007
[4]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 韩毅.河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明代徽州佛教地理研究[D]. 赵元元.安徽大学 2016
[2]清代书院与地方社会[D]. 谢贤强.南昌大学 2012
[3]明代吉安府佛教与士绅[D]. 张映雪.南昌大学 2012
[4]元代江西书院繁盛成因探析[D]. 胡春榜.江西师范大学 2008
[5]明代江西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研究[D]. 胡定鸿.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宋代江西佛教与社会[D]. 巩丽君.南昌大学 2007
[7]宋代江西书院及其发展的社会环境[D]. 弋杨.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5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48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