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山、陕明末农民起义初期(1627-1636年)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03:34
  明朝后期,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和统治集团的腐败,广大百姓生存艰难,这使得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再加上明末战事增多,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统治者无法及时解决内部矛盾,最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明末农民大起义。而陕西由于人口众多且赋役、徭役沉重,成为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发源地。明末农民起义初期,一方面统治者对起义军的态度也产生了从抚到剿的一个变化;在地方上,乡绅对待起义军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起义发展初期队伍成分复杂且领袖众多,以王嘉胤为代表的起义领袖,虽然他们活动范围仅限于几个省,但却对明末农民起义后续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提供了作战经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以,明末农民起义初期发展时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一是明末农民起义初期队伍成分复杂,有饥兵、饥民、市民、生员等;二是明末农民起义初期时,没有与宗教相结合;三是明末农民起义初期时,起义军领袖大多为自己起各种名号而不用自己的真名;四是明末农民起义初期时,思想觉悟普遍较低,易受朝廷招抚政策的诱惑而背叛起义队伍;五是明末农民起义初期,一些起义军行为非常残暴;六是自然因素对明末农民起义初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除此之外,《焕宇变中自记》碑充实了明末农民起义初期...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陕明末农民起义初期(1627-1636年)研究


《焕宇变中自记》(图片拍摄于2017年8月15日)

示意图,行军路线,示意图,起义军


图 3-3 行军路线示意图资料来源:底图为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底图集》第七册《元明时期》“明山西一国底图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54—55 页。二)自然因素对明末农民起义初期起义军的影响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件事得以成功的三大重要因素。其中“天时”指的是气气等自然条件,它对于事物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明末农义战争初期时,自然因素对起义军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明末农民军发展的走向。碑文中记载到崇祯四年(1631)冬,“贼首名紫金粱、老徊徊、八大王等,领马三千余人,乘冻渡河。先至平阳府、霍州、隰州作乱半载有余,相随穷人者数万王嘉胤被杀害后,起义军在官兵的围追堵截之下,逃回了陕西。但当时陕西境内有承畴为首的官兵对起义军进行大力镇压,点灯子、神一元、杨六等起义军首领相继杀。在起义军走投无路时,恰逢天寒地冻,黄河冰冻坚固,才使得起义军得以趁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自成大顺政权与宁夏[J]. 薛正昌.  西夏研究. 2016(03)
[2]明末农民起义与梆子戏的传播[J]. 刘红娟.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4)
[3]张献忠率军入川转战史实及次数考[J]. 李映发.  军事历史研究. 2011(02)
[4]首届张献忠全国学术讨论会综述[J]. 肖俊生.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3)
[5]“新农民战争史”的提出——明末张献忠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可能[J]. 赵现海.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1(02)
[6]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J]. 马芸芸.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4)
[7]李自成起义军深得民心的政策分析——兼论李自成起义军“均田”口号非“平分土地”[J]. 南炳文.  求是学刊. 2008(02)
[8]略论明室宗藩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的表现[J]. 顾锦春,叶剑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明代农业自然灾害之透视[J]. 陈关龙,高帆.  中国农史. 1991(04)
[10]明末农民起义与紳士阶层的反应[J]. 山根幸夫,冯佐哲.  晋阳学刊. 1986(02)

博士论文
[1]明清时期晋东南堡寨聚落地理研究[D]. 郝文军.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明清山西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技术[D]. 邹文卿.山西大学 2014
[3]灾害与明代政治[D]. 鞠明库.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试析明末剿饷问题[D]. 文媛媛.郑州大学 2011
[2]明代陕西三边军粮补给体系探析[D]. 苏明波.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2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492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