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常卿考述
发布时间:2022-08-12 10:38
由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通过不断的迁移与扩张,在吸收大量汉族士人入朝为官的过程中,对汉族的文化、政治等方面越发了解,政治制度方面就是由建国之初的胡汉杂糅逐渐发展为完全汉化的制度体系。北魏作为中古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阶段,其职官制度也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九卿系统之一的太常,自秦汉至隋唐,太常系统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和发展。作为重要的衔接时期,北魏太常卿也有自己的特性。太和十七年的《职员令》中太常卿的品级为从第一品下,太和二十三年的《职员令》中太常卿的品级为正三品,其职能主要以祭祀礼仪为主,但是也有奉旨出使册拜、议定谥号、参与朝政等职权。北魏太常卿的任职方式有本官、兼官,同时还能当做赠官,以表恩宠。能够担任该职位的人,大多是父祖官爵在五品以上、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忠孝清廉之人,而且一般任职太常卿的官员很大程度上能够位至三公等最高职官。北魏时期对太常影响最大的就是尚书祠部、仪曹等部门,它们分去了太常的一些职能,使得太常的职权有所缩减。虽然没有史料明确记载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统属关系,但是到隋唐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了尚书省诸部为政令机关、九卿为事务机关的制度模式。因此,研究北魏太常卿...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魏太常的建置沿革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朝太常的流变
第二节 北魏太常的演变
一、太和改制之前太常卿的情况
二、太和改制之后太常卿的情况
第二章 北魏太常卿的职责权限
第一节 北魏太常卿的职掌
第二节 北魏前期太常与祠部和仪曹的关系
一、太常与神部、尚书祠部的关系
二、太常与尚书仪曹的关系
第三章 北魏太常卿的铨选任职
第一节 北魏太常卿的铨选标准
一、家世门第
二、文化修养
三、政治归属
第二节 北魏太常卿的任职方式
第四章 北魏太常卿的迁转
第一节 太和改制前太常卿的迁转情况
第二节 太和改制后太常卿的迁转情况
第五章 北魏太常卿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北魏太常卿与晋、南朝的差别
第二节 对隋唐的影响
结语
附表
附表1:北魏太常卿个人信息表
附表2:北魏太常卿任职信息表
参考文献
一、图书文献
二、期刊文献
三、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释褐看北魏“膏腴”群体的身份特质——以出土墓志为基础[J]. 刘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墓志所见北魏集书诸职起家考[J]. 刘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齐运通《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所见北魏起家制度举证[J]. 刘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2)
[4]论北朝官品序列中的“五品”界线[J]. 刘军. 史学集刊. 2015(03)
[5]论北魏迁洛宗室的知识素养与文化价值取向—以洛阳邙山墓志为中心[J]. 刘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北魏“神部”问题研究[J]. 刘凯. 历史研究. 2013(03)
[7]儒家经典:北魏孝文帝思想的理论源泉[J]. 张金龙. 东岳论丛. 2011(01)
[8]北朝尚书祠部考略[J]. 刘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9]六朝隋唐时期考功郎隶属及其职掌之变化[J]. 王东洋. 史学集刊. 2007(03)
[10]北魏太和新官制并未模仿南朝[J]. 石冬梅. 天府新论. 2007(03)
硕士论文
[1]北魏九卿职官选任和迁转问题研究[D]. 黄明慧.吉林大学 2017
[2]魏晋南北朝兼官问题研究[D]. 刘士英.郑州大学 2013
[3]魏晋南北朝太常研究[D]. 刘啸.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75724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魏太常的建置沿革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朝太常的流变
第二节 北魏太常的演变
一、太和改制之前太常卿的情况
二、太和改制之后太常卿的情况
第二章 北魏太常卿的职责权限
第一节 北魏太常卿的职掌
第二节 北魏前期太常与祠部和仪曹的关系
一、太常与神部、尚书祠部的关系
二、太常与尚书仪曹的关系
第三章 北魏太常卿的铨选任职
第一节 北魏太常卿的铨选标准
一、家世门第
二、文化修养
三、政治归属
第二节 北魏太常卿的任职方式
第四章 北魏太常卿的迁转
第一节 太和改制前太常卿的迁转情况
第二节 太和改制后太常卿的迁转情况
第五章 北魏太常卿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北魏太常卿与晋、南朝的差别
第二节 对隋唐的影响
结语
附表
附表1:北魏太常卿个人信息表
附表2:北魏太常卿任职信息表
参考文献
一、图书文献
二、期刊文献
三、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释褐看北魏“膏腴”群体的身份特质——以出土墓志为基础[J]. 刘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2]墓志所见北魏集书诸职起家考[J]. 刘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齐运通《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所见北魏起家制度举证[J]. 刘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2)
[4]论北朝官品序列中的“五品”界线[J]. 刘军. 史学集刊. 2015(03)
[5]论北魏迁洛宗室的知识素养与文化价值取向—以洛阳邙山墓志为中心[J]. 刘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6]北魏“神部”问题研究[J]. 刘凯. 历史研究. 2013(03)
[7]儒家经典:北魏孝文帝思想的理论源泉[J]. 张金龙. 东岳论丛. 2011(01)
[8]北朝尚书祠部考略[J]. 刘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9]六朝隋唐时期考功郎隶属及其职掌之变化[J]. 王东洋. 史学集刊. 2007(03)
[10]北魏太和新官制并未模仿南朝[J]. 石冬梅. 天府新论. 2007(03)
硕士论文
[1]北魏九卿职官选任和迁转问题研究[D]. 黄明慧.吉林大学 2017
[2]魏晋南北朝兼官问题研究[D]. 刘士英.郑州大学 2013
[3]魏晋南北朝太常研究[D]. 刘啸.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75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67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