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清代黔东南地区会馆的空间分布及其运行机制

发布时间:2023-02-06 15:26
  明代以降,黔东南地区成为王朝倾力开发的区域之一,移民的到来,对该地社会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该地原生资源(如木材等)加入全国贸易网络之后,大量的商人不断前来"淘金"。为了形成合力,这些移民与商人掀起了修建会馆的高潮。这些会馆肇始于明朝末年,兴盛于清代中期以降,有清一代,共计建有122座会馆,星罗棋布地分布在黔东南的大地上,并呈现出沿江沿河分布的特点。其创建,个中过程尽管复杂程度不同,但大致是官、商与地方社会互动的结果。至于运行机制,多数是以一种"置产生息"的方式运行。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会馆的空间分布及其特点
    (一)会馆的空间分布。
        1.凯里市。
        2.丹寨县。
        3.麻江县。
        4.黄平县。
        5.施秉县。
        6.镇远县。
        7.三穗县。
        8.岑巩县。
        9.天柱县。
        1 0.锦屏县。
        1 1.黎平县。
        1 2.从江县。
        1 3.榕江县。
        1 4.雷山县。
        1 5.台江县。
    (二)会馆的空间分布特点。
二、会馆的修筑———以黎平两湖会馆为例
三、会馆的运行机制
    (一)会馆的运行经费。
    (二)会馆的活动。



本文编号:3736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736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