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礼制兴革与王莽代汉

发布时间:2017-07-07 23:00

  本文关键词:礼制兴革与王莽代汉


  更多相关文章: 王莽 礼制 代汉


【摘要】: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和平得到政权的皇帝,更是中国历史上最纯正的儒生皇帝,其能“文取天下”,完全通过礼乐教化得到了天下,靠的就是个“礼”字。王莽通过“守礼”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制礼”达到了代汉和巩固政权的目的,最后同样因为过度“崇礼”而导致新莽政权的灭亡。礼,是王莽政权成败的关键。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孝”“忠”“俭”“让”四个切入点论述王莽“以礼修身”的过程。王莽通过躬行“孝”,得到王凤的赏识,成功步入仕途;遵从“忠”,杀死儿子,赢得赞誉一片;力行“俭”,在一片奢靡中独唱清新,脱颖而出;坚持“让”,给人谦逊之感,一路扶摇而上,这四点是帮助王莽完成从名儒到权臣这一华丽转变的关键。 第二部分是王莽的思想文化改革部分,主要论述王莽代汉前的理论与舆论准备工作,王莽以五德终始说的“尧舜禅让”、“汉为尧后”为基础,加上刘歆创制的“新为舜后”理论,成功的完成了“汉新嬗代”这一王莽代汉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并且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教育、传播和对儒生的重用,为其代汉做了充分的积淀。 第三部分是王莽的政治制度改革部分,主要论述经学在王莽政治中的指导作用。从中央王田制的实施到民族问题上对待少数民族以收买诱降为主、以武力打击为辅都体现了王莽对经学的依赖。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经学被奉为圭臬,王莽想要顺利的进行改革并且取得成功必须利用经学作为依托,经学是王莽代汉的政治手段之一。 第四部分是王莽的礼制改革部分,主要论述其是怎样利用礼制制度及礼制建筑的经营来达到代汉目的的。王莽取消汉代的军功爵制,代之以以“德”为依据的五等爵制,并将汉帝和自己同时纳入爵制体系,便于最终代汉,其与五德终始说从制度上与理论上构成王莽代汉最有力的武器。王莽又通过规范皇家的郊祀、宗庙与巡狩制度来达到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另外,除了抽象的礼制制度外,王莽更建设固化的礼制建筑——明堂,并通过对明堂礼仪的偷梁换柱,逐步取刘家天下而代之。 四个部分都与王莽代汉有莫大的关系,或是为了代汉做准备,或是成为最终代汉的依据,或是为了代汉后巩固政权,可以说,王莽之礼制兴革与其代汉行为是相互辅助、相得益彰的。
【关键词】:王莽 礼制 代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6
  • 第一章 以礼修身——王莽形象之建设16-24
  • 1.1 遵孝入仕,循孝入统16-18
  • 1.2 事君以忠,杀子固名18-20
  • 1.3 身俭博施,清新而出20-21
  • 1.4 折节恭让,以退为进21-24
  • 第二章 以礼化民——王莽文化之宣传24-33
  • 2.1 五德终始,汉新嬗代24-27
  • 2.2 大兴教化,礼贤士人27-29
  • 2.3 风行天下,网罗民意29-33
  • 第三章 以礼施政——王莽政治之实现33-42
  • 3.1 改行王田,以礼治民33-35
  • 3.2 依经制官,按谶定名35-37
  • 3.3 营建两都,改革州制37-40
  • 3.4 对外怀柔,一统天下40-42
  • 第四章 以礼正名——王莽正统之确立42-56
  • 4.1 五等分爵,取刘代之42-47
  • 4.2 郊祀宗庙,巩固政权47-50
  • 4.3 四方巡狩,以示新朝50-52
  • 4.4 建筑明堂,物化礼仪52-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7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76
  •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76-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诚;;中国史上唯一的民选皇帝[J];政府法制;2011年24期

2 马立诚;;乌托邦改革家王莽[J];国学;2011年03期

3 叶知秋;;《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1962~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简介[J];考古;2011年07期

4 胡萍;方阿离;方任飞;;从黟县改称看王莽以“虏”名地的用意[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5 邓骏捷;;王莽时期刘歆校书活动考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3期

6 许晖;;赵氏姐妹与汉嗣中绝[J];国学;2011年08期

7 冯元龙;;新莽青铜铸币范赏析[J];文物世界;2011年04期

8 陈奕纯;;大地的皱纹[J];上海文学;2011年09期

9 陈启文;;在历史的缝隙里[J];红豆;2011年06期

10 杨长见;;沙河剪影[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战勇;;王莽“货布”四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2 白颖;;朝鲜时期都城礼制建筑的承袭与革新[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3 张玉琪;;莽币之最[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4 赵梦涵;;试论王莽改革中的王田问题[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5 袁林;;王莽布泉初探[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6 肖志华;;浅论馆藏货泉饼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7 方晓风;;“礼制建筑”求解[A];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C];2002年

8 方铭;;扬雄与《剧秦美新》[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朱士光;;初论我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演变及其与儒学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曹春平;;东周铜器上的建筑图像考释[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志军;王莽岭上静悄悄[N];山西日报;2002年

2 记者 李志军 通讯员 辛贵强;陵川为王莽岭旅游“点火”加温[N];山西日报;2003年

3 赵云旗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功过是非任评说:王莽“全盘皆输”的改革[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王坤;王莽:古今第一铸钱手[N];金融时报;2000年

5 谢旧我;藏货金错刀[N];中国财经报;2005年

6 李陵芳;王莽岭景区告别水荒[N];山西日报;2003年

7 莱陶;王莽谦恭未篡时[N];华夏时报;2001年

8 记者 王朝霞;破解王莽与西域战争之谜[N];甘肃日报;2002年

9 马立诚 北京学者,,评论家;乌托邦改革家王莽[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王纪民;王莽货泉异形铜母范[N];中国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栋;先秦礼制建筑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陈忠锋;王莽理想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5 潘定武;《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卉;汉代铜器铭文词语通释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季忠平;中古汉语雅言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特日格乐;西北简牍所见汉匈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邵志伟;易学象数下的中国建筑与园林营构[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琰;礼制兴革与王莽代汉[D];山西大学;2011年

2 张涵静;出土资料所见王莽时代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晓轩;王莽的民族思想和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世;论王莽的政治理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孔凡华;王莽、刘秀以儒治国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蔡世杰;论王莽的经济法制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刘英慧;王莽、刘秀以儒治国之比较[D];安徽大学;2007年

8 王琪;唐都长安的礼仪空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熊海龙;沿江山地祠庙建筑[D];重庆大学;2001年

10 余茜;秦汉时期帝王祭礼建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2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32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