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项羽、刘邦分封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0:32

  本文关键词:项羽、刘邦分封之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秦末汉初 项羽 刘邦 分封 比较


【摘要】:从我国古代历史分期研究的角度着眼,秦汉之际的诸多制度设计、废置与变迁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经济基础领域的奴隶制残余程度问题、社会结构上由贵族等级社会向一般平民社会的过渡问题、政治制度方面的皇帝制度与中枢体制问题都是古今前辈大家关注和用力较多的地方,成果灿然,使我们对秦汉之际的宏观历史背景能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去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段的其他问题,西周分封制度对比之下的秦汉之际的项羽与刘邦的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王特别是异姓诸侯王事件就是一个似乎能够管中窥豹而得出一些重要结论的典型案例。前人对两次分封不乏单独的论述,但用比较分析的方式对两次分封加以考察的很少,本文就试图以此立论,大处着眼而小处入手,力求继承下的创新。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比项刘两次分封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政治背景的不同,结合史学界对此问题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详细叙述了两次分封之前的国内社会经济、政治形势以及项刘两个集团内部结构的差异,由此为明确项刘二人分封动机及分封策略的不同提供了前提。 第二部分主要对两次分封的内容进行比较,依次从目的、性质、特点及对封国控制方式等方面加以全方位的论述,其中目的特点比较是重点,由此说明了两次分封作为当时制度设计和政治谋略的不同面貌,也为下面的结果探讨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则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对两次分封的后果加以比较分析,从分封者及受封者的个人命运以及楚亡汉兴的政权命运两个层面说明项刘二人分封的巨大作用差异,这种差异对以后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政治制度变迁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对秦汉之际项刘两次分封在我国整体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影响进行公正公允的分析延伸,并力图说明一种制度行为被当做政治策略运用时的独特个性与效果,这都值得后人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秦末汉初 项羽 刘邦 分封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4.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言10-13
  • 一 分封背景分析13-19
  • (一) 项羽方面13-15
  • (二) 刘邦方面15-17
  • (三) 几种意见17-19
  • 二 分封内容分析19-36
  • (一) 分封性质不同19-21
  • (二) 分封目的不同21-31
  • (三) 分封的特点不同31-34
  • (四) 对封国的控制方式不同34-36
  • 三 分封后果分析36-42
  • 四、结语42-43
  • 附表1:项羽分封诸侯一览表43-44
  • 附表2: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一览表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4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荣曾;西汉王国官制考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2 郭人民;秦汉制度渊源初论[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3 徐良骥;;略论项羽[J];历史教学;1958年06期

4 朱诚如;;试论项羽——兼批“四人邦”实用主义史学[J];辽宁师院学报;1978年02期

5 杨伟立;论汉初的分封制[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2期

6 陈玉屏;对秦亡后诸侯裂土分封的再认识[J];天府新论;1995年05期

7 林剑鸣;;秦代中央官制简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8 臧云浦;;秦汉职官制度的形成与影响[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9 叶永新;项羽所立西魏国封域考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581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81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