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文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14:21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文化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旅游文化 旅游思想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道教和佛教得到了快速发展。哲学思想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审美意识,使得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前代发生了剧烈变化。大自然不再是单纯“比德”的对象,而成为人们对抗黑暗、遥寄情感的精神寄托。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和亲密,“爱山水”、“乐山水”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史册中,旅游活动空前繁荣。另外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宗教旅游活动兴起。这一切均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加强了旅游的思辨色彩。本文分五个部分来探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活动。 第一部分介绍魏晋南北朝之前旅游活动的发展,根据对旅游的定义和旅游起源的界定,及典型旅游活动的把握,将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旅游活动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旅游兴起的背景。首先是政治动乱致使隐逸风行,隐逸又使人们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次,哲学思潮的流变,提倡人们“返璞归真”、“适意自然”。不论是玄学、佛学还是道教哲学都是出世的哲学,他们对自然的态度亦有共同之处。最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实践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原来的对立、崇拜,最后发展到与自然的普遍相融与结合。 第三部分以旅游主体为分类标准,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类型,并对各类旅游活动的内容、特点及成因进行了简单分析。文中主要介绍了帝王旅游活动、文人士大夫的旅游活动、僧侣道士的旅游活动以及普通百姓的旅游活动。 第四部分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活动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旅游史的范围中进行审视,分析这一时期旅游风俗及旅游思想的的继承和流变。 第五部分探讨了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在当时促使我国的旅游资源向南开发,另一方面它对唐朝及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结部分对魏晋南北朝的旅游活动作了简单评价,并思考它给现代旅游带来了哪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 旅游文化 旅游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9;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9
  • 一 关于旅游的界定11-12
  • 二 理论及现实意义12-13
  • 三 研究综述13-18
  • 四 学术要点18-19
  • 一、魏晋南北朝之前旅游的发展19-25
  • (一) 原始社会时期的“旅游”活动19-20
  • (二) 奴隶社会时期的旅游活动20-21
  •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旅游活动21-22
  • (四) 秦汉时期的旅游22-25
  •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继续发展的背景25-30
  • (一) 政治动乱,玄学盛行,,隐逸蔚然成风25-26
  • (二) 儒学式微,玄学和佛学盛行26-28
  • (三) 自然审美意识觉醒28-30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活动类型30-43
  • (一) 帝王旅游活动30-32
  • (二) 文人旅游活动32-37
  • (三) 僧侣、道士的旅游活动37-41
  • (四) 普通百姓的旅游活动41-43
  •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风俗和旅游思想43-56
  • (一) 旅游风俗43-51
  • 1、出行之前的风俗:择吉、祖道、饯行送别43-44
  • 2、旅途中的骑乘、饮食及住宿风俗44-48
  • 3、洗尘和接风48-49
  • 4、游览风尚49-51
  • (二) 旅游思想51-56
  •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的意义56-63
  • (一) 旅游名胜的积累56-58
  • 1、自然旅游景观的开发56-57
  • 2、私家园林的昌盛57-58
  • (二) 对当时的文学、艺术、地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58-63
  • 1、山水诗文及山水画58-60
  • 2、地图、地志的发展60-63
  • 小结63-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文霞;;论魏晋南北朝游览诗的情感内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2 李广宁;;紫泥清韵:紫砂器鉴藏专题[J];东方收藏;2011年07期

3 李沫;李妍;;浅谈魏晋南北朝佛教造像中的玄学之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于俊生;;浅论书法愉乐身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5 罗芳;;从立象显意看魏晋南北朝服饰审美[J];山东纺织经济;2011年07期

6 黄燕;李章程;;中国古代制书的历史沿革[J];办公室业务;2011年06期

7 邓石兰;;审美时潮与陶瓷书法风格的演变[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5期

8 李琴;;卧游册——中国最早的旅游指南[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9 王威斯;;扇起水墨丹青[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9期

10 熹灵;;公务员梦几时圆[J];干部人事月报;199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彭安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北开发及其影响[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梁伟;史玉明;谢智刚;王艳丽;;不同时期汉语散文的字同现网络之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5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晋文;;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任国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水岩历代文人士大夫宗教旅游活动的文化浅析[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10 罗筠筠;;明人审美风尚概观[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惠康;文人最爱竹刻雕件[N];上海金融报;2010年

2 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金芷君 丁洁韵;香熏的鼎盛时代[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吴继峰;“周口书画台湾行”活动今日在台湾开幕[N];周口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珊;九朝会:体验别样的中国味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安作璋;山东地方史研究的新硕果[N];联合日报;2009年

6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一)[N];衡水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汤一介 自由是一种创造力[N];文汇报;2009年

8 刘玉峰;唐代的施政经验(下)[N];学习时报;2011年

9 范子烨;高车、高车人与高车人的歌[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齐迎红 云冈石窟研究院;探索南北朝女子发式[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马晓乐;魏晋南北朝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张悦;从《三国志》、《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看魏晋南北朝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发展及演变[D];山东大学;2006年

5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6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储晓军;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慧;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文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娟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亓文香;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淑萍;论魏晋南北朝咏物诗[D];山东大学;2006年

7 吴捚萍;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态美学智慧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立军;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范畴—“自然”[D];辽宁大学;2009年

9 沈晓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9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09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