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第三意义世界”与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3 04:26

  本文关键词:“第三意义世界”与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中国 “第三意义世界” 文化软实力


【摘要】:国际汉学界有"三个意义世界"之说,其中的"第三意义世界"是指既无血缘又未必有婚姻关系,但却和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世界各阶层人士。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势力这个话题上,学术界对于"第一意义世界"(由广义的汉人所组成的社会)和"第二意义世界"(散布并侨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的作用,已经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但对于"第三意义世界"的作用,却较少有人提及。其实,从这个视角,人们会发现,所谓"第三意义世界"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势力、扩大其国际影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他们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中国文化的欣赏、热爱、模仿和践行,比起任何宣传,效果都要好得多;更为难得的是,他们的活动,会对所在地的主流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会更有效地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中国应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想方设法,培育第三意义世界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努力提升和扩大中国文化软势力的国际影响。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
【关键词】文化中国 “第三意义世界” 文化软实力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期华侨高等教育创新研究”(07JJD880240)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文化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为广泛流行的概念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文化”这种新的国家权力资源———“文化力”———概括为“软实力”,以区别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有形的硬实力。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约瑟夫.奈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树勇;;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长和;;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2 叶虎;;全球化进程中的软权力与中国大众文化传播[J];江淮论坛;2006年05期

3 魏玲;;地区构成的世界——卡赞斯坦的地区主义理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罗豪才;宋功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法学;2006年02期

5 孙英春;;文化“同质化”与后发展国家的选择——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视域[J];浙江学刊;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2006年

2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涂怡超;美国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4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鲁柏祥;基于知识的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孙逊;美国华侨华人与台湾当局对其政策研究(1949-2002)[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余锋;WTO决策法律制度的民主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10 王卫东;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贤泽;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国林霞;中国的软力量及其构建[D];山东大学;2007年

3 彭帆;试析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D];外交学院;2007年

4 郝军学;初探外交能力与中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7年

5 陈日常;公众心目中的中美关系与中国的崛起[D];浙江大学;2007年

6 何勇利;冷战后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启军;论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D];聊城大学;2007年

8 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王飞;美国传播霸权的理论、实践与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D];新疆大学;2007年

10 王付晓;论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国家安全观[D];新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亚青,朱立群;新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存光;;思者无疆[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2期

2 周泽雄;;读史当有江山之助[J];同舟共进;2010年12期

3 雷颐;;从“文化中国”到“市场中国”——近代欧洲“中国观”的历史性转变[J];读书;1993年11期

4 杜永吉,徐长安;“天下观”与“文化中国”的历史建构[J];河北学刊;2002年06期

5 傅永新;;永远开始的文化中国史[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2期

6 胡松涛;;美的江山,美的书写——读刘刚、李冬君的《文化的江山》[J];书屋;2010年11期

7 来新夏;;期待美的历史[J];读书;2010年06期

8 韩毓海;;中国历史的动力结构[J];书城;2005年05期

9 孙映;陶器——中国[J];支部建设;1998年06期

10 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612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12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