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吕公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2:00

  本文关键词:吕公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吕公著 北宋 政治思想 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吕公著的生平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在立足史实的前提下,清晰的还原历史人物的生平活动。吕公著是北宋中期一位重要的大臣,出身于官宦之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神宗和哲宗朝发生震惊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元yP更化,他都参与其中,作用引人注目。他于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熙丰变法期间因反对变法,仕途多舛而多次外任做官。元yP年间官至宰相,同平章军国事。其一生政风清明,耿直敢谏,多次召试不就且因政见不同而弃位,做到位高权重的宰相依然以公允之心为政,不谋私利。吕公著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形成了他丰富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从谏敢谏、和平治国、尊儒重礼、以民为本、任人唯贤等,他的这些治国理念不仅在北宋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吕公著身上有着北宋特有的时代烙印,通过研究他的历史活动,一个爱国爱民、敢于担当、有着人格魅力和深厚儒学修养的士大夫跃然纸上。通过人物背景的深层分析,可以看出正是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造就出这样一类热血沸腾的士大夫。同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吕公著在为相期间,未能根除党争问题,以至于他死后党争扩大化。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依据史实分析吕公著的家世与出生背景以及对他后来的影响;次章通过对庆历年间到熙宁二年之间对吕公著的为官活动进行剖析,逐步反映出他的人物特征;第三章着重讨论熙丰变法时期公著的整个政风形成的原因和时代背景,以及变法对他政治生涯的影响;第四章主要梳理他在哲宗时期为相时的政绩和作为;第五章对他的政治观点进行了全面的归纳;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吕公著 北宋 政治思想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8
  • 第一章 吕公著的家世以及生平概要8-12
  • 第一节 家世和背景8-9
  • 第二节 时代背景以及家庭教育对他性格的影响9-12
  • 第二章 宦海浮沉(庆历年间——熙宁二年)12-19
  • 第一节 进士及第12-15
  • 一、初入仕途恬退之节12-14
  • 二、侍讲经筵劝谏君王14-15
  • 第二节 以礼治国15-19
  • 一、濮议之争耿直敢谏15-18
  • 二、开封任官频繁条陈18-19
  • 第三章 变法风云(熙宁二年——元丰八年)19-30
  • 第一节 熙宁时期19-26
  • 一、青苗之争直言公议20-22
  • 二、横遭污蔑通判颍州22-24
  • 三、神宗器重重召入朝24-26
  • 第二节 元丰时期26-30
  • 一、尽心国事反对西讨26-28
  • 二、数谏不纳请求外任28-30
  • 第四章 元yP作相(元丰八年——元yP四年)30-40
  • 第一节 与司马光为政30-35
  • 一、元yP君子和而不同31-33
  • 二、为政以公不为朋党33-35
  • 第二节 独相35-40
  • 一、不拘一格唯贤是举35-38
  • 二、官至首相宠而不骄38-39
  • 三、党祸余波身死被贬39-40
  • 第五章 吕公著的政治思想40-53
  • 第一节 谏诤思想40-44
  • 一、从谏如流是为圣君,直臣应敢于谏诤40-42
  • 二、吕公著重视谏诤的时代原因42-44
  • 第二节 以民为本44-48
  • 一、吕公著重视民心所向44-45
  • 二、君主如何力保民心不失45-47
  • 三、吕公著重视民心的思想根源47-48
  • 第三节 尊儒重礼48-51
  • 一、礼是儒家构建社会合理秩序的关键48-49
  • 二、尊儒重礼是人君治国之本49-51
  • 第四节 宽容治国51-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图57-58
  • 致谢词58-59
  • 附件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扬忠;;北宋的民族忧患意识及其文学呈现[J];长江学术;2006年04期

2 唐春生;翰林学士与北宋熙宁变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吕茂东;;吕氏一门三相家世考[J];东岳论丛;2010年04期

4 沈松勤;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J];历史研究;1998年04期

5 陈峰,张瑾;吕夷简与北宋中叶的政风[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虞云国;宋代台谏系统的破坏与君权相权之关系[J];学术月刊;1995年11期

7 汪俊;宋代吕氏家族学术特点述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贾玉英;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J];中国史研究;1997年03期

9 陈峰;试论北宋名相吕夷简的政治“操术”[J];中州学刊;199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丽丽;司马光交游考述[D];郑州大学;2004年

2 蒋启俊;元yP党争中的台谏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张念一;北宋宰相范纯仁政治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璐;宋代东莱吕氏家族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1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31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