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常与变:陕甘总督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探颐

发布时间:2017-08-07 04:08

  本文关键词:常与变:陕甘总督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探颐


  更多相关文章: 常与变 陕甘总督 群体结构 人事嬗递


【摘要】:作为清代封疆大吏的陕甘总督,在整饬封疆、镇抚地方、黜陟百官和厘治军民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由于军事需要,总督辖区时分时合,总督名称随之变化频繁,总督治所多次变更,直到乾隆二十五年总督辖区、治所、名称形成定制。最终形成的典型的陕甘督抚模式,使得中央集权在西北这一特定的区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成为新政期间同城督抚改革的样板。陕甘督抚制度的有效运作无疑为清朝疆域开拓、西北地区子文明的整合,为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框架做出了重要贡献。 署、护陕甘总督研究者较少关注,署、护陕甘总督在职能上与实授陕甘总督相差无二,但其“有实无名”,这样更有利于朝廷的控制,朝廷可以随时因某种原因任用,也可以因某些借口而罢免,既防止了地方因罢免官员而出现的负面影响,也杜绝了因授任不合格的人选而出现的一些复杂问题,增添了任用和罢免官员的灵活性。 陕甘总督群体构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殊性”、个别差异性和阶段性的特征。顺治时期,陕甘总督民族成分中汉军旗人占主要地位。康熙七年,陕甘总督定为“满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因之,与全国“乾嘉以后,汉人渐取代旗人”不同,直至同光时期陕甘总督一职始为湘军将领所垄断。陕甘总督的选任,实行籍贯回避制度,从地域分布来看,上三旗优于下五旗,南方明显多于北方。陕甘总督的出身资格大体经历了一个由八旗勋贵阶层占优到科甲出身为主途、由资格参差到较为整齐、由低学衔为多到高学衔占优的发展过程。 陕甘总督多由部院大臣转任,地方将军、总督、办事大臣调任,,提督、巡抚升任,部院大臣署任,将军、提督、巡抚署任,布政使、按察使护理等六种方式。嘉庆朝以后,甘肃周围省区的军政长官叶儿羌办事大臣、伊犁将军、陕西巡抚成为陕甘总督的主要资历。陕甘总督的任期因人而异,因时而迁,任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离职原因大致有升迁、改调、降调、开缺、卒于任上、以老疾致仕和丁忧等数种,其中正常离职者多。以陕甘总督的任职背景和仕途履历为视点,可以窥视出清廷的用人之道,折射出清廷和陕甘总督辖区特殊的关系,进而勾勒出这一群体在整个总督群体中的特殊性。
【关键词】:常与变 陕甘总督 群体结构 人事嬗递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 堂奥封疆,西陲督臣:陕甘总督制度沿革及特色论12-20
  • 1、 因事而设,随地分并:陕甘总督制度沿革12-15
  • 2、 陕甘总督之职权15-18
  • 3、 陕甘总督特色论18-20
  • 二、 因人而异,制度修复:署、护陕甘制度述论20-30
  • 1、 陕甘总督总体人数考实21-23
  • 2、 署、护陕甘总督制度管窥23-28
  • 3、 署护制度与朝廷对西北地区的控驭28-30
  • 三、 有别内地,常中有变:清代陕甘总督群体结构30-45
  • 1、 因应情势,合时之变:清代陕甘总督的旗汉比例30-35
  • 2、 南多北少,籍贯回避:陕甘总督的地域分布35-37
  • 3、 勋贵职缺,科甲主途:陕甘总督的出身背景37-39
  • 4、 总体合理,阶段差异大:陕甘总督的年龄结构39-45
  • 四、 应局之变,异于他省:清代陕甘总督人事嬗递45-56
  • 1、 经历丰富:陕甘总督的任职资序45-50
  • 2、 任期偏短:陕甘总督的任职期限50-52
  • 3、 正常离任偏多:陕甘总督的去职原因52-56
  • 五、 坐镇西北,变中有常:陕甘总督群体的历史定位56-62
  • 1、 陕甘总督的施政作为56-57
  • 2、 陕甘总督对西北地区的经略57-62
  • 结语62-65
  • 主要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明;清代督抚保题绿营武官的人事权[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陈芳;;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3 朱云天;;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以晚清督抚势力的崛起为视角[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罗冬阳;明代的督抚制度[J];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04期

5 龚小峰;;清代江苏督抚对地方的教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范玉春;明代督抚的职权及其性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7 杨军民;;论清代总督的任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王雪华;;论清代晚期督抚制度的变化[J];湖南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9 刘硕;;地方督抚与清末预备立宪[J];河北学刊;1996年05期

10 吴琦;;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小叶;;晚清督抚西学观念的演进——以沿江沿海督抚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贾小叶;;洋务督抚与戊戌维新——以洋务督抚与维新派关系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3 李细珠;;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燕飞;清代督抚张允随与云南社会[D];云南大学;2002年

2 李霞;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元鹏;晚清督抚与社会变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继武;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鲁南;两广督抚与晚清华工出国[D];湘潭大学;2011年

2 吴海丽;明代贵州督抚的设立及其区域军事调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翟海涛;早期现代化中的地方督抚[D];苏州大学;2003年

4 梁其承;“东南互保”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汤丽莉;地方督抚与时而变的典型[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理想;清季西北督抚研究(1862-1911)[D];兰州大学;2010年

7 赵越;权力失控与晚清王朝政治的解体[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2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32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