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在2011年“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论坛上的演讲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在2011年“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论坛上的演讲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 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 农业革命 大豆 起源中心 齐民要术 耕作制度 发明创造 中国古代
【摘要】:正中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成就突出。精耕细作的优良技术传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粟、黍、水稻和大豆等都是首先在我国驯化栽培的作物;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这些作物资源和生产技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遍世界。中国传统农学对世界农业革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洲农学家普遍认为,欧洲在18世纪从中国引进了曲面犁壁和耧车以后,改变了中世纪的二圃、三圃休闲地耕作制度,乃是近代欧洲农业革命的起点。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农业 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 农业革命 大豆 起源中心 齐民要术 耕作制度 发明创造 中国古代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中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成就突出。精耕细作的优良技术传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粟、黍、水稻和大豆等都是首先在我国驯化栽培的作物;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这些作物资源和生产技术通过陆上和海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群,曾晓丽;从古农书中透视中国传统农业施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薛荣;贾兵强;;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3 高东海;;先秦农业生态观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4 刘伟;王乐;;《l>胜之书》中关中作物播种期的古今对比[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8期
5 李亚光;西周时期的自然灾害及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侯扶江,常生华,于应文;我国鹿况简介[J];草业科学;2003年11期
7 许庆方,韩建国,董宽虎;我国草业发展简要回顾[J];草业科学;2005年04期
8 郭正刚,张自和,高淑兰;河西绿洲区草畜间粗蛋白质和能量供求关系及其调控措施[J];草业学报;2002年03期
9 林茂兹,王静,肖国举;传统农业养地观与生态农业[J];草业学报;2005年01期
10 胡安徽;;唐代稻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稻米;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宏斌;;秦汉时期的中西农业科技文化交流[A];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第七届年会会议论文(会议用)[C];2009年
2 张存信;王家武;;发挥气候优势繁育良种进行专业化生产[A];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峗;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D];河北大学;2007年
2 苏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3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邵侃;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苏诺;古代保健“茶汤”的医学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7 储诚炜;新中国农民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侯扶江;草地-马鹿系统的草地表现[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10 熊兴耀;苎麻体细胞杂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亚菲;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农业科技继承与利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桑京京;渭河下游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婕;中国古代农事祭俗活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伟;河湟地区开发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许成委;中国古代农村生活废弃物再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春樱;上古月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敏;民国时期祁门红茶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陈凡学;中国古代土壤改良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符奎;《群芳谱》的农学价值及地位[D];郑州大学;2009年
10 郭凯;两宋时期江南圩田的发展及其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丝绸之路[J];四川丝绸;2007年02期
2 ;《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出版[J];丝绸之路;2009年16期
3 徐苹芳;;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J];文明;2007年01期
4 张琳;郑云峰;李学亮;丁海山;黄琛;陈惟;叶智成;徐苹芳;立山;;中国走向世界 21世纪丝绸之路再发现[J];文明;2007年01期
5 晁中辰;;《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读后[J];东方论坛;2009年01期
6 布尔努瓦;耿f;;法国的丝绸之路研究[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4期
7 莫容;;中国养蜂故实探疑——《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编辑工作札记[J];中国蜂业;1986年01期
8 朱亚非;;山东早期的纺织业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J];管子学刊;1993年01期
9 李占平;;请客为什么叫“做东”[J];农家参谋;2009年08期
10 张一仪;;浅淡《齐民要术》的富民思想[J];农业考古;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进已;;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点拙见[A];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白芳;;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A];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潮;;试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朱亚非;;论早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席龙飞;;宁波的造船业与海上丝绸之路[A];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纪宗安;;试论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7 邹振环;;丝绸之路:文明对话之路上的《华夷译语》[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银河;;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9 李仲均;;中国古代用煤历史的几个问题考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10 孙万镇;;中国古代长寿文化的基本特征[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阎承骏 秦玉;一条古老而鲜为人知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N];大连日报;2010年
2 金琳;丝绸之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李瑞英;江南丝绸之路源头在浙江嵊州[N];光明日报;2007年
4 李世惠;瞩目山东海洋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英]罗伯特·坦普尔;回溯中国古代的原始科学思想[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王巍:中国古代车马制度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谢军;中国古代特有建筑——台[N];中国建设报;2004年
8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N];光明日报;2008年
9 席泽宗;中国古代无科学吗?[N];北京日报;2000年
10 华梅;丝绸帆影,石像仍在诉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杜正乾;中国古代土地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贾玺增;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4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军靖;《洪范》与古代政治文明[D];郑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红玉;中国古代雩祭礼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斌;中国古代信息图表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索毕德;中国古代与斯里兰卡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4年
4 李川;中国古代吏德发凡[D];河海大学;2007年
5 冯娜;从文本和图像看中国古代的“大人”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房伟;文庙祀典及其社会功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婕;中国古代农事祭俗活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歌;中国古代花卉饮食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刘录民;中国古代农业标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韩冰;中国传统政治物化现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5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4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