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4:03
本文关键词: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研究
【摘要】:明代的武官集团既庞大又复杂。所谓庞大,是指明代的武官因世袭、武举、军功、恩荫、传奉等途径而急剧膨胀,时至明中叶即已高达10万之众,较明初武官数量翻了两番;所谓复杂,是指明代武官与前代相比,内部种类分支繁多,按任职期限来看可分有世官与流官,按出仕时间来看可分有新官与旧官,按职权归属来看可分有见任官与带俸官,按民族成分来看可分有汉官、土官与达官(“鞑官”)。庞大的人员数量、复杂的人员构成,导致明代武官集团自身的弊病日益暴露且尖锐,如侵吞军屯、私役兵士、杀良冒功、谎报军情、败坏军纪、勾结外患等等。加之,自古以来专制君主因军事领导权的最终归属问题,始终与武官集团难以达成真正互信的内置性冲突,进一步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故而,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终极目标,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应运而生。 毫无疑问,明代的武官监控体系集前代之大成,充分调动了明廷内部一切资源及各方政治势力,甚至包括本朝武官集团自身的力量。具体言之,专制君主通过封赠奖赏、军法律令、武学武举等政治手段,年俸、田庄、仆役等经济手段,天子守边、皇子领兵、军职军功等军事手段,强化对武官集团的笼络、羁縻,乃至镇压。这些措施不仅具有极强的政策指导性,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颇具实效。此外,明代君主还以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充当本朝钳制武官集团最为得力的两股政治势力,坚决贯彻实施“以文制武,以内驭外,文武相济,内外相维”的统治方针,将本该配置给武官集团的军事决策权、人事权、指挥权、训练权及后勤管理权瓜分殆尽,最终促使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环环相扣、严丝合缝。 当然,这种严密的监控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矫枉过正,走向其初衷的反面,导致明代武官的政治势力、社会地位不断趋于沉沦。为了争夺有限的政治舞台和经济利益,武官与君主、文官、宦官等诸种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极大地消耗了明当局的统治实力。而且,面对超物质的压制,中叶而后的明代武官集团几乎丧失了开国初期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战斗激情,多数武将埋首于钻营攫利、醉生梦死,奔走于权贵门庭,蛰伏于文官乃至宦官的淫威之下,致使明朝中晚期政局内外糜烂,益发不可收拾。至南明朝廷再建,拥兵自重的军阀起底反弹,反噬皇权,以反讽的方式宣告了明代武官集团监控体系的彻底瓦解。
【关键词】:明代 武官 监控体系 宦官 监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绪论10-17
- 一、选题的缘起10-14
- 二、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14-15
- 三、研究章节设计与创新之处15-17
- 第一章 明代以前武官制度及其监控概述17-33
- 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17-20
-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20-22
- 第三节 秦汉时期22-27
- 第四节 唐宋元时期27-33
- 第二章 高度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明代武官集团33-50
- 第一节 武官的类别33-44
- 一、世官与流官34-36
- 二、新官与旧官36-38
- 三、见任官与带俸官38-40
- 四、汉官、土官与达官("鞑官")40-44
- 第二节 武官集团暴露的各类弊病44-50
- 第三章 专制君主对武官集团的驾驭50-90
- 第一节 政治层面52-69
- 一、政治高位52-56
- 二、军法律令56-61
- 三、武学武举61-65
- 四、赐尚方剑65-69
- 第二节 经济层面69-74
- 一、岁俸69-71
- 二、田庄71-73
- 三、仆役73-74
- 第三节 军事层面74-90
- 一、天子守边74-78
- 二、皇子领兵78-84
- 三、屠戮功臣84-86
- 四、军职军功86-90
- 第四章 明代文官集团对武官集团的监控90-126
- 第一节 中央系统90-105
- 一、中书省——内阁90-97
- 二、兵部97-101
- 三、科道言官101-105
- 第二节 地方系统105-126
- 一、兵备道106-107
- 二、巡按御史107-111
- 三、巡抚与总督111-126
- 第五章 明代武官集团内部的监控126-137
- 第一节 中央系统126-131
- 一、都督府126-129
- 二、锦衣卫129-131
- 第二节 地方系统131-137
- 一、都司卫所体制131-133
- 二、总兵镇戍体制133-137
- 第六章 明代宦官集团对武官集团的监控137-154
- 第一节 中央系统137-146
- 一、司礼监137-140
- 二、御马监140-144
- 三、其他宦官衙门144-146
- 第二节 外差系统146-154
- 一、镇守中官146-151
- 二、监军中官与"视监视"151-154
- 结语154-156
- 参考文献156-162
- 致谢162-1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63-16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尊;明代总兵制度研究(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王天有 ,陈稼禾;试论明代的科道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3 廖元琨;;锦衣卫与明代皇权政治[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4 宋纯路;明代巡抚及明政府对它的控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罗冬阳;明代的督抚制度[J];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04期
6 曹崇岩;;明代兵备道设置时间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晁中辰;明初政策的消极倾向[J];东岳论丛;2003年04期
8 张松梅;;明代年幼应袭舍人优给制度述略[J];东岳论丛;2007年04期
9 张凤霞;张鑫;;明代宗室藏书文化述论[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10 徐连达;明代锦衣卫权势的演变及其特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1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66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