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论江藩《汉学师承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学术情怀

发布时间:2017-10-07 18:04

  本文关键词:论江藩《汉学师承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学术情怀


  更多相关文章: 江藩 纪传体 汉学 生存方式


【摘要】:从《汉学师承记》的书名选择到体例定制,江藩在门户家法的自知中有意识记录和展现了汉学学者群体的为学为人风格。本文具体分析了《汉学师承记》的纪传体例的特点,聚焦江藩作为"隐形传主"对汉学传统的执着、困惑与思考,关注其对现当代学者"冷暖自知"的思想启示。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江藩 纪传体 汉学 生存方式
【分类号】:K204
【正文快照】: 《汉学师承记》是部风格独特、评价不一的学术史著述,细读之后,对江藩选择和坚持这个颇受争议的书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1]。比较前后学术史的体制创建与规模发展,《汉学师承记》呈现出的具有主观纯洁意味的门户谱系,实际上更能引发出有关清汉学细节问题的探讨。显然江藩运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允熠,张瑞涛;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3 李曼曼;谭书龙;;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朱国伟;略论周、淳之争的缘起——也谈焚书坑儒发生的原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6 孙光;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7 张诗亚;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8 张昭军;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康震;文化整合视野中的诗史进程——论隋代诗歌的文化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鸿森;;陈溿事迹辨正[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4 吴光;;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巍;;《教学通义》与康有为的早期经学路向及其转向——兼及康氏与廖平的学术纠葛[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7 刘巍;;康有为、章太炎与晚清经今古文之争(导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8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赵利栋;;清末新式学务团体和教育界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10 杨琥;;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傅莹;中国20世纪上半叶文学概论的发轫与演变[D];暨南大学;2002年

3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7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建刚;米·布尔加科夫及其小说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申乐利;民国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7 蔡言胜;《通雅》语文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8 吴学满;从考据学到新义理学[D];湘潭大学;2002年

9 张琼;清代岭南诗人黎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万彩红;论先秦时代的生物保护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汉生;;纤芥无遗 丘山不弃——评张舜徽先生《史学三书·史通平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应宪;;日本“中国经学史”之译介与回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安民;千秋太史公[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曹玲娟;历时二十余载 《汉书补注》整理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可力平;“二十四史”中的女作者[N];中国档案报;2001年

4 张伯伟 南京大学文学院;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安治华;司马迁与《史记》[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珂;论《史记》的文献学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陶晓姗;纪事本末体考评[D];安徽大学;2007年

4 邓晓艳;《史记》、《汉书》校读札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胡安武;《史记》列传合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崔军伟;《汉书》矫改《史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王永吉;《史记》纪表校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绪福;《汉书·古今人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孙锡芳;《史记·五帝本纪》可信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89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89278.html

上一篇:唐代留守研究  
下一篇:明代的赎律与赎例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