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8:08

  本文关键词: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分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流域 文昌信仰 扩散 数量波动


【摘要】:据中国地方志系列丛书中记载,长江流域文昌信仰传播最早出现在唐代。唐宋蒙元时期,长江流域文昌信仰已获得了初步发展,一些区县已零星出现文昌实体,范围分散,无具体规律可言。明代,科举取士制度成为定制,长江流域文昌信仰进入快速发展期,至明末文昌信仰已扩散到长江流域五十多所区县,遍布于长江流域各主要省份。 满清入关后,政府大力扶持,嘉庆与咸丰年间先后对文昌信仰形式加以制度化,八股取士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较快,各地文化气息浓重,大量义学、社学、书院等设立在文昌宫内或直接以文昌宫等改建而来,加之文昌信仰的大众性,整个清代长江流域文昌信仰始终处于一种扩散状态,1883—1911年段,长江流域文昌信仰地域范围大致确定。具体而言长江上游地区四川重庆府、夔州府、叙州府、忠州,中游两湖地区的宜昌府、武昌府、黄州府、长沙府、岳州府,下游安徽省的庐州府、和州、太平府及江苏省扬州府、松江府文昌信仰扩散时间较早,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南澧州府、江西饶州府以及江苏镇江府、常州府文昌信仰扩散时间较晚,而长江流域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为文昌信仰扩散空白区。 长江流域文昌信仰实体数量变化在清代亦出现了不同情况,其中数量分布空白区大部分在长江上游的云南省,具体包括丽江府、永北厅、昭通府,而受兵灾较为严重的云南大理府,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安徽安庆府、庐州府,以及江苏省的江宁府、常州府为长江流域文昌实体数量波动的下降区,云南省的东川府,武定州,四川省石x+厅,安徽省和州属于文昌实体分布低水平稳定区,而四川省雅州府则因天全州文昌实体众多属于文昌实体数量波动的高水平稳定区,三峡地区附近的四川夔州府、湖北宜昌府、湖南澧州府为文昌实体数量波动增长区,而处于长江南岸的湖南长沙府,江西南昌府、南康府、饶州府则为长江流域文昌实体数量波动的急速增长区,长江流域其他府州文昌实体数量亦是不同程度的增长的,总之在清代长江流域文昌实体数量波动总体是上升的。
【关键词】:长江流域 文昌信仰 扩散 数量波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33;K249
【目录】:
  • 目录3-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7
  • 第一节 选题意义9
  • 一、学术价值9
  • 二、现实意义9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一、文昌信仰源流及其流变方面研究成果颇多10-11
  • 二、长江流域文昌信仰的时空分布及其原因规律方面成果不够充分11-13
  • 三、对文昌文化的影响与价值研究较为丰富13
  • 四、其他13-14
  • 第三节 选题材料说明及相关概念界定14-17
  • 一、选题所用材料14
  • 二、相关概念界定14-17
  • 第一章 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概述17-51
  • 第一节 清以前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17-24
  • 第二节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概况24-51
  • 一、1644-1673年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概况27-35
  • 二、1674-1703年与1704-1733年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状况35-39
  • 三、1734-1763年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状况39-41
  • 四、1764-1793年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状况41-43
  • 五、1794-1823年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状况43-46
  • 六、1824-1853年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状况46-47
  • 七、1854-1883年与1884-1911年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扩展状况47-51
  • 第二章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信仰实体数量时空波动概述51-61
  • 第一节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实体分布空白区与下降区51-52
  • 第二节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实体分布低水平稳定区52-53
  • 第三节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实体分布缓慢增长区53-54
  • 一、哑铃型53
  • 二、均衡型53-54
  • 第四节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实体分布增长区54-56
  • 一、重点突出型54-55
  • 二、百花齐放型55-56
  • 第五节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实体分布快速增长区、迅速增长区与急速增长区56-60
  • 一、快速增长区56-57
  • 二、迅速增长区57-59
  • 三、急速增长区59-60
  • 第六节 清代长江流域文昌实体分布高水平稳定区60-61
  • 第三章 影响长江流域文昌信仰时空分布原因61-65
  • 第一节 政治因素61-62
  • 第二节 文化教育因素62
  • 第三节 社会环境因素62-65
  • 第四章 综述65-67
  • 参考文献67-84
  • 附图84-86
  • 附表86-96
  • 后记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翔;;传统道德教育的神化——科举制下的文昌信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郭祝崧;文昌帝君何许人也?——中国“人造神”著例之[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唐代剑;试论梓潼神在宋代的发展[J];中国道教;1995年04期

4 王兴平;刘安胜与文昌经[J];中国道教;2003年05期

5 蔡运生;四川剑阁的文昌帝君[J];中国道教;1996年04期

6 王守文;文昌阁与贵州科举文化[J];贵阳文史;2003年01期

7 张陈呈;;从文昌、魁星祠庙的分布看清代云南儒学的发展[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陈翔;赵玲;杨蕊嘉;杨达;;蜀道与文昌祀的扩散[J];黑龙江史志;2008年22期

9 孔令宏;;从文昌信仰看道教的文化哲学及其意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卿希泰,姜生;文昌帝君的信仰及其神仙思想的道德决定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本文编号:999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99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