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中国究竟有几大古都——民国以来中国大古都不断认定的来龙去脉

发布时间:2017-10-09 11:09

  本文关键词:中国究竟有几大古都——民国以来中国大古都不断认定的来龙去脉


  更多相关文章: 古都 大古都 五大古都 六大古都 七大古都


【摘要】:民国时期已出现"历史上之六大都会"、"中国五大名都"和中国"四都"等说法,从而开启了中国大古都认定之先河。1976年,中国"五大古都"的明确提出及"大古都"概念的使用,使大古都的认定从形成期转入繁盛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提出和认定了中国"六大古都"和"七大古都",此外,"四大古都"、"三大古都"、"十大古都"也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90年代,大古都标准的讨论反映出大古都的认定迈入了成熟期。2004年,"八大古都"得以确认。这些大古都之说的发展呈现出主流与并存的局面,并具有各自的学术脉络。到目前为止,"大古都"用语逐渐固定化,"大古都"标准日益受到重视,多种大古都学说关系密切。今后大古都的认定,应该重视古都等级的划分和"大古都"古都等级范围的选定,以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大古都认定的基础,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古都 大古都 五大古都 六大古都 七大古都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由于中国历史上各种政权和王朝更迭频繁,导致了大量都城的出现,这些都城成为一定时期政治、文化乃至经济的中心所在。在众多的古都中,一些古都在建都历时、都城规模、历史影响等方面地位极为突出,被认定为“大古都”。自民国时期以来,业已形成“五大古都”、“六大古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祖祥;林弈言;;我国“八大古都”古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旅游科学;2006年03期

2 华林甫;20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钧科;;略论北京、长安、洛阳三大古都之异同[A];北京与中外古都对比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代清;中国八大古都旅游业发展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国盛;再论古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首都的原因[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2 李小波,李强;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3 孙冬虎;华北平原城镇地名群的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1990年03期

4 薛正昌;明代西北边备与宁夏镇军事地理位置及都市格局的形成[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周长山;汉代的里[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邹春生,张小明;秦汉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余方平;皇甫谧等“契始封于商洛”说可以休矣——兼评商洛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牵强附会[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秦红增;乡村科技的推广与服务——科技下乡的人类学视野之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张金龙;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J];历史研究;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士光;;汉唐长安地区的宏观地理形势与微观地理特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2 李蔚;;古都研究的新篇章——评《中国都城历史图录》[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朱士光;;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对都城建设的影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薛正昌;;明代西北边备与宁夏镇军事地理位置[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朱士光;;论我国当前古都研究与建设工作的新进展与新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王世恩;;殷邺安阳是中国的“大”古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徐建春;;吴、越两国都城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开发[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久昌;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

8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肖爱玲;西汉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志红;唐长安城市景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淑杰;明清时期衙署建筑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徐维波;唐宋私家园林环境模式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李晓霞;五代奠都开封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珍曙;元朝水路交通的拓展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邓烨;北宋东京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芙蓉;两晋灾害及其相关问题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洋;明清平凉地区城镇体系与内部空间结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翟代清;中国八大古都旅游业发展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王朝阳;战国秦汉时期梁宋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条件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姜元忠;南京地区的历史课程资源及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2 朱士光;初论我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演变及其与儒学之关系[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陈旭;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即阃都说[J];中原文物;1997年02期

4 徐菲菲,GU Kai,万绪才,刘沛林;南京城市旅游形象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5 苑林;洛阳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钧科;;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及其在古都学研究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朱士光;;初论我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演变及其与儒学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贤亮;“七大古都”说论辩始末[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11期

2 马正林;论确定中国“大”古都的条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朱耀廷;定都与迁都——中国七大古都比较研究之一[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卢海鸣;朱明;;南京王朝(政权)短命、偏安辨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旭;试论中国古都学的发展及其“大古都”问题[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9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99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