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党的政治和文化策略民族化转向的象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2012年
新中国建立前艾思奇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思想发展历程探究
罗永剑
【摘要】:正艾思奇是我国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第一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奠基者之一,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学界对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的产生及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就新中国国成立前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谈点自己的看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分类号】:A811;D61
【正文快照】:
艾思奇是我国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第一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奠基者之一,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学界对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的产生及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笔者结合自己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文化保守主义问题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王智永;;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7期
3 王万民;张雪萍;;实践及其职责[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黄庆胜;;艾思奇思想理论教育思想论要[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5 孙旭红;;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社会科学家;2013年10期
6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李建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党的政治和文化策略民族化转向的象征[J];现代哲学;2010年02期
8 许全兴;;《两论》研究中的若干史实考订[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王伟光;;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学术探索;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永剑;;新中国建立前艾思奇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思想发展历程探究[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建勇;渊源与变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华;“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偲;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毛赫男;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兰;艾思奇《大众哲学》认识论思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杜加友;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馥洁;李初梨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刘佳;延安新哲学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王康康;艾思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汤超;论艾思奇哲学人生中的人生哲学[D];辽宁医学院;2012年
9 屈昌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条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10 郭新熠;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进步青年中的传播[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燕平;;怎样读《费尔巴哈论》[J];前线;1962年14期
2 ;问题解答[J];前线;1964年04期
3 刘歌德;;为什么说“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J];前线;1964年13期
4 ;工农兵学哲学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J];前线;1966年02期
5 季夫唐;诡辩与复辟——批判林彪“精神代替物质”的谬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01期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容篡改[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年01期
7 龚杰;理论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8 谭钧荣;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故乡之说不符合历史实际[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薛文华 ,李树申;全面评价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崔绪治;;友谊的结晶 事业的开端——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神圣家族》[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季甄馥;;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许全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赵敦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5 覃正爱;;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6 冯国瑞;;钱学森的科学观[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建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8 周一平;;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浅显简明特色[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9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科学性的客观依据——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10 黄楠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50年的回顾[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党校教授 胡为雄;[N];北京日报;2010年
2 彭冰冰 黄刚;[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子;[N];光明日报;2009年
4 广西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 曹玉娟;[N];广西日报;2009年
5 吉林大学 孙正聿;[N];光明日报;2010年
6 高远;[N];光明日报;2010年
7 李庆喜;[N];学习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肖雨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景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严景阳;司法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4 曲波;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社会秩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龚晓珺;哲学的民族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9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徐震;哈贝马斯商谈政治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倪艳;论艾思奇思想的前后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京晶;艾思奇的哲学大众化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曾漆;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兰;艾思奇《大众哲学》认识论思想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汤超;论艾思奇哲学人生中的人生哲学[D];辽宁医学院;2012年
7 张红琴;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延安大学;2013年
8 王根磊;艾思奇的哲学“阵地战”:新中国成立后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与重建[D];云南大学;2013年
9 高培月;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秉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颖异致思与澄明体认[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党的政治和文化策略民族化转向的象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