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历史情结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0 20:40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历史情结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09年

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历史情结现象研究

刘丽红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历史类的作品一直很火,形成一股不小的历史文化热潮,从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到易中天《品三国》再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历史一直是大众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商品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今时代,随着以消遣、娱乐、休闲为时尚的大众文化的全面飙升,历史也成为一种抢手的文化商品,进行着赤裸裸地拍卖与消费,具有娱乐趣味的历史叙事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人们津津乐道于汉唐明清的盛世辉煌,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宫闱斗争的残酷无情……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历史大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历史情结使得人们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对历史文化依然无法轻易释怀,文史不分的文化心理使大众习惯并且乐于从各种文学作品中去了解历史知识。急功近利的时代特征使生活在现实中的大众希望能通过前代成功者与失败者的经验与教训找到“前车之鉴”,得到新的人生启迪;转型时期社会的失序、文化的失范促使人们试图从传统文化里找到心灵慰藉,回避现实。日益兴盛的电子传播媒介对历史文化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学作品与电子媒介的联姻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虽然大众历史文化热有助于大众文化的普及和历史知识的启蒙,但其对历史随意的文化消费破坏了历史的厚重感,使历史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对历史美化误导了大众对历史的理解,也放弃了文学应有的批判功能。同时因为热衷于对历史内容的借鉴、复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领域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匮乏,使文化的发展失去了活力。历史文化是共生矿,精华与糟粕同在,必须以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内在依据批判地予以继承,表现历史文化需要创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出具有未来价值和普遍意义的精神之“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1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研究意义9
  • 研究现状9-11
  • 研究思路11-12
  • 第一章 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历史情结现象12-23
  • 1.1 大众文化与历史情结12-14
  • 1.2 当代大众文化中历史情结现象的表征14-18
  • 1.2.1 历史内容成为文化的持续热点14-16
  • 1.2.2 方兴未艾的复古、仿古热潮16-17
  • 1.2.3 历史常识成为文化的代名词17-18
  • 1.3 当代大众文化中历史情结现象的意义指向18-23
  • 1.3.1 历史文化被宣称为国家崛起的根基18-19
  • 1.3.2 历史上的辉煌被指称为当代民族复兴的样板19-21
  • 1.3.3 明君贤臣、清官侠客被宣扬为拯救社会的救星21-23
  • 第二章 当代大众文化中历史情结的原因剖析23-32
  • 2.1 文化传统23-26
  • 2.1.1 重史的文化传统23-25
  • 2.1.2 文史不分的文化心理25-26
  • 2.2 社会因素26-29
  • 2.2.1 满足大众对历史了解的需要26-27
  • 2.2.2 回避现实的一种选择27-28
  • 2.2.3 快节奏生活的调味方式28-29
  • 2.3 传播因素29-32
  • 2.3.1 大众传播的不二法门29-30
  • 2.3.2 电子化传播的必然选择30-32
  • 第三章 当代大众文化中历史情结现象的效果分析32-42
  • 3.1 当代大众文化中历史情结之利32-35
  • 3.1.1 大众文化的普及32-33
  • 3.1.2 历史知识的启蒙33-35
  • 3.2 当代大众文化中历史情结之弊35-42
  • 3.2.1 戏弄与消费历史35-36
  • 3.2.2 文学想象和批判功能的弱化36-38
  • 3.2.3 误导大众对历史的理解38-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4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婧怡;“网络拟讲史体”文本类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兆新;论两种类型的历史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张凤铸,张文娟;被时代刷新的历史剧[J];当代电视;2002年01期

    3 王昕;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J];当代电影;2005年02期

    4 范志忠;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当代电影[J];当代电影;1996年02期

    5 陈爱国;当代历史剧创作的类型和趋势[J];当代戏剧;2004年01期

    6 於可训;历史转折期的艺术见证──重读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02期

    7 尹鸿;;世纪转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时代[J];电影艺术;1997年01期

    8 王一川;皇风帝雨吹野史 我看当前中国电视的后历史剧现象[J];电影艺术;2002年03期

    9 郭培筠;历史的影像化书写——评近年来影视历史剧的创作[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吴秀明;王军宁;;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二月河历史小说创作[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如雪;[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韩元;[N];人民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蔡爱丽;;清宫文化的正说与戏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温纯如;;黑格尔“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思想与列宁的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芮英;;国内外博物馆少儿网站分析与展望[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饶曙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概念·策略·战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马建高;;中国后殖民理论研究现状及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航行;王旭瑞;;陕西网络媒体发展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林;社会互动视角下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竑;数字媒体时代的三维动画变革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宁;;当代大众传媒与文学生产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李小树;先秦两汉讲史活动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3 许道军;;论当代历史小说演进中子类型的消溃与激活现象[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4 欧阳健;民间艺人在“正史”之外另造的历史世界——宋元讲史平话新论[J];东岳论丛;1992年05期

    5 郑国庆;作家的位置——西方文论中"作家"观的变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吕晓春;;传媒时代的作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衍柱;;媒介革命与文学生产链的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赵世瑜;;一个追求,多种声音——关于近年来的通俗写史或讲史现象[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9 李小树;宋代商业性讲史的兴起与通俗史学的发展[J];史学月刊;2000年01期

    10 葛红兵;许道军;;介入·深入·反思——2008年文坛热点问题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玉洁;大众文化与媒介[D];郑州大学;2004年

    2 方亭;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牛蕊;从《百家讲坛》看我国电视讲坛节目的问题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望舒;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李锐;关于《旧址》的问答——笔答梁丽芳教授[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6期

    3 谢鲁;镜子·点子·路子——《膏药章》创作扎记[J];剧本;1991年01期

    4 姚馨丙;消费历史:电视历史剧的文化陷阱[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李锐;;《厚土》自语[J];上海文学;1988年10期

    6 张书恒;评二月河“清代帝王系列”小说[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7 余秋雨;历史剧简论[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8 周修强;谈《大风歌》的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9 陈世雄;哲学思维对现代戏剧思维的影响[J];文艺研究;1993年06期

    10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娟;原真性概念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丛;姜游;;浅析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观念的转换[J];文艺评论;2007年02期

    2 芝崎好文;贾玉麟;;关于“大城市文化”[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年08期

    3 季芳;;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当代大众文化[J];理论月刊;2006年11期

    4 张莲;;信息技术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1期

    5 韦晶;;试论当代的大众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曹蕾;;当代大众日常趣味的文化解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于春松;;明星崇拜面面观[J];音乐世界;1993年03期

    8 王国志;邱丕相;;解读武术大众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2期

    9 陈敏;;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效应[J];电影文学;2008年16期

    10 曹蕾;杨吉光;;解读当代大众日常趣味[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同胜;;《水浒传》与大众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广文;[N];学习时报;2001年

    2 金元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彭俐;[N];西藏日报;2002年

    4 许锋;[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谭丽娟;[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郑博超;[N];检察日报;2009年

    7 段建军;[N];光明日报;2002年

    8 ;[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9 卢蓉;[N];文艺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4 苏喜庆;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D];西北大学;2012年

    5 韩颖琦;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D];苏州大学;2008年

    6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杨亮;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陈;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与变革[D];西南大学;2011年

    9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红;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历史情结现象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谢中山;影响的焦虑——大众文化与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志;本雅明大众文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贞;论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岭;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运用的语境化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岩;经典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和建设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历史情结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9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