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19:11
本文关键词: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旧唐书合钞》是一部对两《唐书》进行系统整理抄篆的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作者为清代学者沈炳震。作者取两《唐书》之长,以二书互相分注方法,合钞了两《唐书》,其间订证补阙,有着较高的史学价值。本文以《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研究》为题,共四章,分别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等角度展开研究,力求对该书进行一个全面、综合、深入地探讨。第一章,综述沈炳震的生平与主要著作,并对《新旧唐书合钞》的编纂背景逐一进行分析,从中考察其对沈炳震撰写《新旧唐书合钞》的影响。第二章,以先总论后分述的形式,简要论述沈炳震合钞两《唐书》的原则和方法,各部分对二书的取舍既有共通点,又有其特别之处。第三章,论述了《新旧唐书合钞》史料的考证校勘,从材料的考证、材料的校勘、材料的考证校勘三个方面阐释沈炳震考证校勘的内容和方法。第四章,通过对史料的仔细爬梳和与相关史籍的对比,分析归纳出《新旧唐书合钞》在两《唐书》整理上的价值、不足以及在清代史学史中的地位。
【关键词】:沈炳震 《新旧唐书合钞》 史籍整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8
- 二、学术史回顾8-14
- (一)清代相关研究9-10
- (二)当代相关研究10-14
- 第一章 沈炳震的生平著述和编纂背景14-22
- 第一节 沈炳震的生平与著述14-17
- 一、生平14-15
- 二、著述15-17
- 第二节 《合钞》的编纂背景17-22
- 一、两《唐书》编纂、流传存在的问题17-19
- 二、整理旧史风气的影响19-20
- 三、相关编纂体裁的影响20-22
- 第二章 《合钞》对两《唐书》的整理22-47
- 第一节 对两《唐书》取舍和整理的原则22-30
- 一、事同而文有详略23-25
- 二、《新书》载,,《旧书》未载25-28
- 三、史文互异28-30
- 第二节 纪、传、志的整理30-40
- 一、本纪的整理30-32
- 二、列传的整理32-38
- 三、志的整理38-40
- 第三节 对《新书》表的整理40-47
- 一、《宰相表》40-42
- 二、《方镇表》42-45
- 三、《宗室世系表》和《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讹》45-47
- 第三章 《合钞》史料的考证校勘47-65
- 第一节 材料的考证47-54
- 一、时日干支的考证47-49
- 二、官职的考证49-50
- 三、人物名氏的考证50-52
- 四、历史事件的考证52-53
- 五、地理的考证53-54
- 第二节 材料的校勘54-59
- 一、文字错讹的校勘54-56
- 二、文字脱漏的校勘56-57
- 三、文字衍羡的校勘57-58
- 四、文字错简的校勘58-59
- 第三节 考证校勘的方式59-65
- 一、书证法59-61
- 二、以常理进行推断61-62
- 三、存疑62-63
- 四、直接判断63-65
- 第四章《合钞》的价值、缺陷和史学地位65-74
- 第一节 《新旧唐书合钞》的价值65-68
- 一、保证唐史史料完整性65-66
- 二、为后世之书参考66-68
- 第二节 《新旧唐书合钞》的缺陷68-71
- 一、援为佐证之书较少68-69
- 二、讹误过多69-70
- 三、随文改正,不注出处70-71
- 第三节 《合钞》在清代史学史的地位71-74
- 一、丁子复《唐书合钞补正》72-73
- 二、王先谦《新旧唐书合注》73-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东冉;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3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