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改土归流后永顺府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10:12

  本文关键词:清代改土归流后永顺府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对湘西地区的永顺土司、保靖土司、桑植土司进行改土归流,分别设置了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四县。清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原来湘西土司区管辖,于雍正七年(1729),设置了永顺府,将上述四县置于永顺府统辖之下。而筑城活动是清政府实施统治的措施之一,为此,雍正十年(1732)前后清政府对永顺府下辖的四县均开展了筑城。本文以文献资料,重点地方志书和碑刻史料为中心,对永顺府城筑城活动进行研究。永顺府城的修建,有其自然因素和历史背景。就自然环境方面而言,永顺府地处湘、鄂、黔、川四省边区,交通优势明显,尤其水路更便捷,这为永顺府建城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就其社会历史背景而言,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开始对永顺土司实施改土归流,并于雍正七年建立永顺府,这为永顺府建城提供了历时契机;同时,城市具有保境安民、教化百姓,巩固其统治的功能,也成为清政府对永顺府实施筑城的重要动机。另外,为防范湖北容美土司的进攻,也成为永顺府筑城的重要原因。永顺府城的修筑无论是从其选址,还是资金筹划等方面,均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严密的规划而完成的。雍正十年(1732)春,永顺知县李瑾承蒙各上宪及朝廷谕允,率同文武等亲临相视,并请风水先生勘察,最后将府城选在地域开阔、交通便利和适宜耕种的猛洞坪(今永顺县城所在地灵溪镇)。其筑城资金主要来自清政府拨给的“帑金”及本地官员捐的“养廉银”,还有一部分是乡绅所捐,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积极参与是永顺府城迅速完成修建的保证。永顺府(县)城为周长五里三分的不规则方形石城,并且城市内以街坊制为基础来划分不同街道,商铺市肆者分布于城内外,渐渐的有了街坊之分。同时,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实施教化的需要,将府城分为衙署区、学署文庙等文教功能区、生活与商铺市肆区、城外市场及交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改土归流后新建府城与土司时期的司城相比,无论是从城市的选址、规模形制以及布局功能等方面均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是,清政府为了稳定改土归流后永顺府地区以至整个湘西地区的统治,也为防范鄂西容美土司的进攻,敦促永顺府城池的修建,因此,永顺府城筑城无论是与同时期的容美土司相比,还是与所辖其他三县相比,筑城时间比较较短;其二是,鉴于永顺府城选位于河流附近,土质含砂量太大,且雨水多,容易坍塌,因此,永顺府城材料就由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石结构;其三是,新建的永顺府城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它还是统一国家管理的普通府城,具有维护统治实施教化功能,因此,永顺府城呈现出功能区划分明确特点。本文从区域史的视角,对永顺府城建设的历史背景、修建过程、结构布局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以期对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建城活动进行复原,并对永顺土司改土归流研究进行深化,这乃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关键词】:改土归流 永顺府 筑城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4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8-9
  • 第二节 研究综述9-12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12-14
  • 第一章 永顺府筑城的历史背景与自然环境14-22
  • 第一节 湘西土司的改土归流14-16
  • 第二节 永顺府设立后面临的形势16-19
  • 第三节 永顺府自然环境19-22
  • 第二章 永顺府城的修筑22-29
  • 第一节 永顺府城的选址22-27
  • 第二节 永顺府筑城筹建活动27-29
  • 第三章 永顺府城的结构与修筑特点29-42
  • 第一节 永顺府城的规模和街巷29-32
  • 第二节 永顺府城的功能分区32-36
  • 第三节 永顺府的修筑特点36-42
  • 结束语42-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9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贺乐;;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对永顺府的控制[J];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2 彭武一;明清年间湘西的土家与苗家——初论土家族苗族历史上的和睦友好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3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新;清代改土归流后永顺府城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2 贺乐;改土归流后永顺府市镇经济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改土归流后永顺府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05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