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华简《良臣》文本结构与思路考略

发布时间:2017-07-20 02:18

  本文关键词:清华简《良臣》文本结构与思路考略


  更多相关文章: 清华简 《良臣》 子产 齐桓公


【摘要】:根据清华简《良臣》现有研究状况,对其文本结构和思路作出推测。简文以天子与良臣、诸侯与良臣、卿大夫子产与良臣的顺序为文。天子与良臣部分,包括古史传说时期黄帝、尧及其良臣。商周时期的商汤和武丁,周文王和武王及其良臣,与传世文献有不同。诸侯与良臣部分,重点在晋、楚、郑三个国家,择入的良臣除了有才能之外,还重视品德。至于齐桓公时期五位著名的卿大夫管仲、隰朋、宾胥无、鲍叔牙、宁戚,简文只记录管仲、隰朋、宾胥无三位。管仲、隰朋地位较后三者为高,宾胥无、鲍叔牙、宁戚地位相当,做事各有不足,当是将宾胥无、鲍叔牙、宁戚三人中,任意择取一人为言。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清华简 《良臣》 子产 齐桓公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代《管子》文献整理与研究”(12BTQ030)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唐前典籍征引《管子》研究”(1140)
【分类号】:K877.4;K206
【正文快照】: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册《良臣》,[1]157-158现有研究成果有李学勤《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部分内容是对《良臣》作出考察,认为:“简文所载唐虞到西周时的良臣,不少与《尚书》有关,但一部分人物的活动时代和传统说法显然不同。”[2]而春秋时期的人物,与传世文献没有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丽;;隰朋事迹考[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2 郭丽;;鲍叔牙事迹考——从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谈起[J];管子学刊;2008年04期

3 侯文学;李明丽;;清华简《系年》的叙事体例、核心与理念[J];华夏文化论坛;2012年02期

4 郭丽;;齐桓公时期之卿大夫宾胥无考[J];兰台世界;2013年21期

5 杨蒙生;;清华简(叁)《良臣》篇管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学勤;;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J];文物;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英;袁丹丹;;试论《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5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8 方铭;;秦博士与秦始皇的冲突与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芳;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海;;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补释[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2 许兆昌;齐丹丹;;试论清华简《系年》的编纂特点[J];古代文明;2012年02期

3 郭丽;;鲍叔牙事迹考——从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谈起[J];管子学刊;2008年04期

4 韩宇娇;;清华简《良臣》的性质与时代辨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5 李学勤;;清华简整理工作的第一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赵平安;;战国文字■的来源考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李学勤;;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J];文物;2006年09期

8 李学勤;;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J];文物;2011年03期

9 刘信芳;;竹书《鲍叔牙》与《管子》对比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献;2007年01期

10 李学勤;;新整理清华简六种概述[J];文物;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鲁家亮;;《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与《管子·戒》对读札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学勤;;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J];文物;2006年09期

3 郭丽;;隰朋事迹考[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4 蔡希杰;;从“老马识途”说起——漫谈“三段论”[J];语文学习;1981年07期

5 郭丽;;上博简(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发生时间考及其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老马识途[J];Reading and Writing;2007年Z2期

7 方勇;侯娜;;楚竹简札记二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林仲湘;;管仲卒年考辨[J];文献;1981年01期

9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艳芬;《z鼋谥酚搿侗逖烙脍襞笾伞芳蚚D];吉林大学;2008年

2 史德新;《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的文献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5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65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