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南宣慰司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代思南宣慰司研究
【摘要】:对民族地区的历史加以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解决和处理好民族问题提供借鉴,总结经验。明代思南宣慰司作为西南地区影响较大的土司之一,其建立、发展与废除对于明代中央集权的巩固、西南边疆的稳定及贵州建省的推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之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本文以明代思南宣慰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参阅相关历史文献、田野调查资料及学术论著的基础上,从如下七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思南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建置沿革。思南境内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使其可耕地面积少,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但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思南地区与四川、湖广等地相沟通,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汉族的迁入,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技术,促进了思南地区社会的发展。唐宋时期,封建中央王朝就在思南地区实行羁縻统治。元明时期,在思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将其纳入封建中央王朝的管理之下,扩大了对这里的开发。第三部分,明代思南宣慰司的建立。明承元制,继续推行土司制度,实行“以夷治夷”的策略。对于归附的思南田氏土司设官建制,强化封建统治。这里,对于思南田氏的族属世系与归附、明王朝对思南宣慰司的任命及其各长官司的设置等进行探讨。第四部分,明代思南宣慰司的发展。从明代思南宣慰司建立之后与明王朝的互动、与周边思州和播州土司的关系,以及对思南地区的全面管理来探讨其发展过程。然由于诸多原因,在与明王朝的互动中亦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与思州土司也有敌对现象。第五部分,思南宣慰司的废除。思南宣慰司经过长期发展,至明永乐年间,其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强化对思南地区的管理,稳定西南边疆,明政府废除思南宣慰司,建立思南府,实行土流并治。思南宣慰司的废除,加速了贵州布政司的建立,这在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明朝的行政建制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第六部分,对思南宣慰司的历史考察。综观思南宣慰司的发展过程,其建立和发展曾起了积极作用,为思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亦有其消极作用,思南宣慰司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社会的发展。依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条件,建立思南宣慰司,是巩固西南边疆的需要;其废除则是明朝治理与开发西南地区的需要。从思南宣慰司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地方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开拓与管理;土司制度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确的移民政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与融合。第七部分,结语。通过对明代思南宣慰司的梳理探讨和研究,对全文进行总结。明王朝通过建立思南宣慰司,将思南地区纳入了间接统治之下。后来撤司建府,进一步强化了明朝对思南地区乃至整个贵州的直接统治,对西南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本文以明代思南宣慰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不乏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宣慰司 思南 明代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选题缘由9
- 1.2 研究现状与意义9-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14
-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14-16
- 第二章 思南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建置沿革16-22
- 2.1 思南地区的自然环境16-18
- 2.2 思南地区的人文环境18-19
- 2.3 思南地区的建置沿革19-22
- 2.3.1 唐宋时期思南地区的羁縻制度19-20
- 2.3.2 元明时期思南地区的土司制度20-22
- 第三章 明代思南宣慰司的建立22-34
- 3.1 思南宣慰使的族属世系与归附22-29
- 3.1.1 思南宣慰使的族属与世系22-29
- 3.1.2 思南宣慰使的归附29
- 3.2 明王朝对思南宣慰司及其长官司的设置29-34
- 3.2.1 明王朝设立思南宣慰司29-31
- 3.2.2 宣慰司下各长官司的设置31-32
- 3.2.3 明代建立思南宣慰司的原因分析32-34
- 第四章 明代思南宣慰司的发展34-50
- 4.1 明王朝与思南宣慰司的互动34-43
- 4.1.1 明王朝与思南宣慰司互动的表现34-42
- 4.1.2 互动中的不稳定因素42-43
- 4.2 思南宣慰司与周边土司的关系43-46
- 4.2.1 与思州宣慰司世代敌对43-44
- 4.2.2 与播州宣慰司共同进退44-46
- 4.3 思南宣慰司对思南地区的管理46-50
- 4.3.1 平定“苗叛”47
- 4.3.2 促进文化教育的兴起47-48
- 4.3.3 发展经济48-50
- 第五章 思南宣慰司的废除50-63
- 5.1 废除思南宣慰司的过程50-53
- 5.1.1 撤司建府50-52
- 5.1.2 土流并治52-53
- 5.2 废除思南宣慰司的原因53-58
- 5.2.1 经济发展奠定基础53-54
- 5.2.2 与思州宣慰使的仇杀54-55
- 5.2.3 土司制度的局限性55-56
- 5.2.4 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对朝廷意图错误解读56
- 5.2.5 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及明统治者的“大一统”思想56-58
- 5.3 废除思南宣慰司的影响58-63
- 5.3.1 废除思南宣慰司对思南地区的影响58-62
- 5.3.2 加速贵州布政司建立62-63
- 第六章 对思南宣慰司的历史考察63-71
- 6.1 思南宣慰司对思南地区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63-65
- 6.1.1 为思南社会稳定创造有利条件63-64
- 6.1.2 制约思南地区社会的发展64-65
- 6.2 对建废思南宣慰司的思考65-67
- 6.2.1 建立思南宣慰司是巩固西南边疆的需要65-66
- 6.2.2 废除思南宣慰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66-67
- 6.3 思南区域历史发展的启示67-71
- 6.3.1 地方的安定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开拓与管理67-68
- 6.3.2 土司制度的缺陷在明初已初现端倪68-69
- 6.3.3 移民政策促进民族融合与发展69-71
- 结语71-73
- 参考文献73-78
- 附录一 调查日志78-82
- 附录二 部分调查照片82-8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84-85
- 后记85-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泽民;;思南斗笠[J];词刊;2012年07期
2 马尚龙;;律动思南路[J];档案春秋;2014年07期
3 刘冰清;田永红;;清代思南文坛巾帼不让须眉——读《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J];铜仁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朝龙;;中流击水——记贵州省思南供电局局长张良[J];民族文学;1999年04期
5 安国士;张景仁;;解放思南[J];贵阳文史;2009年06期
6 刘恩元;;贵州思南明代张守宗夫妇墓清理简报[J];文物;1982年08期
7 田永红;;黔中首郡、乌江明珠——思南[J];铜仁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史继忠;;思南思塘古建筑群[J];当代贵州;2008年06期
9 安国士;思南嵇公泉[J];贵州文史天地;1995年01期
10 田维华;;rBrA并夜郎国都及宋元置贵州政权在古代思南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通讯员 梁祖江;思南8.6万受灾困难群众获冬春生活救助[N];铜仁日报;2011年
2 覃信林;思南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实打实[N];铜仁日报;2014年
3 特约通讯员 田维进;思南“民心党建”务实助发展[N];铜仁日报;2014年
4 沈仕卫;文化添彩 山水如诗[N];贵州日报;2007年
5 杨仕喜邋陈玉祥;思南团县委扎实开展多项品牌活动[N];贵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成嘉廷;思南着力改变城乡师资失衡现象[N];贵州日报;2008年
7 特约通讯员 田维进;思南27个乡镇全力以赴投入灾后重建[N];铜仁日报;2008年
8 田维进;思南新增十所希望小学[N];铜仁日报;2008年
9 特约通讯员 李继全;北京专家为思南支招[N];铜仁日报;2008年
10 杨仕喜邋黎学娟;思南农信社筹集亿元资金支持灾后重建[N];铜仁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尔文达;明代思南宣慰司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7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6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