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宋朝给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1:01

  本文关键词:宋朝给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宋朝 给复 复除 蠲免 蠲复


【摘要】:复除制度,起源于周朝对征役的“施舍”之制。最迟到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复除制度。汉朝时复除制度从内容上已经不再仅指徭役,包括了赋税;还出现了身份性复除之外的临时性复除。魏晋以后出现的“给复”、“赐复”都是指皇帝给予复除,实质上仍是复除制度。宋朝给复之法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之上,更加灵活和完善。在宋朝具体文献中,复除有时单指免除徭役或赋税,有时指免除赋役;“复其租”、“复其役”、“复其税”、“复身丁钱”、“复赋税”等明确指出复除内容的除外,“复其身”、“复其户”、“复其家”等,一般都指复除徭役。与蠲免相比,在免除内容上,给复主要集中在徭役,偶尔涉及田赋;在免除时间上来看,给复只是对即征或未来田赋的免除,不包括逋欠。宋朝没有专门负责复除的机构,中央的户部、地方的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各种复除事宜。宋朝给复运作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皇帝及专使的给复,二是各级官员的奏请给复,三是某些官员的便宜给复。宋朝给复仍分为身份性复除和临时性复除。身份性复除包括:形势户的给复,归明人、归正人的给复,先贤、节义之士的给复,特殊役户的给复,民兵的给复,学生的给复,僧尼道观的给复,单丁、女户等的给复等。临时性复除包括:自然灾害的给复,加强人户与土地结合的给复,军事活动的给复,皇室活动的给复等。宋朝身份性复除与唐相比大幅缩减,宗室复除不仅在范围上而且在内容上与唐相比都有大幅度的收缩。宋朝对学生的复除仅见于三舍法推行时期。熙宁役法实施后,原免役者如僧尼道观、单丁户、官户等也要纳助役钱,这对身份性复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朝出现蠲与复合流的趋势,大量出现了蠲复,蠲复已经成为免除国家赋税徭役的统称。宋朝给复的时间分布,北宋多于南宋,且集中于北宋初和两宋之交。宋朝给复免除了部分人户的赋税徭役,体现出皇帝的恩惠,也是封建统治者敬天、畏天,应对天变的措施之一。由于封建统治黑暗,给复之惠实际上难及于民,但在宽以待民的指导思想之下的给复举措仍然不失为一项善政。
【关键词】:宋朝 给复 复除 蠲免 蠲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绪论10-18
  • 一、历史渊源及概念界定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三、研究状况及分析12-14
  • (一) 宋朝以前给复的相关研究成果12-13
  • (二) 宋朝时期给复的相关研究成果13-14
  • 四、创新之处14-15
  • 五、研究方法及内容15-18
  • (一) 研究方法15
  • (二) 研究内容15-18
  • 第一章 宋朝给复的背景18-28
  • 一、给复的背景18-21
  • (一) 集权的中央统治是给复的政治前提18
  • (二) 雄厚的经济实力是给复的经济基础18-20
  • (三) 军权的绝对集中是给复的军事保障20
  • (四) 与周边政权的对峙是给复的诱因20-21
  • 二、给复的内涵及与蠲免的区别21-28
  • (一) 给复的内涵21-25
  • (二) 给复与蠲免的区别25-28
  • 第二章 宋朝给复的运行28-34
  • 一、给复的机构28
  • 二、给复的运作28-34
  • (一) 皇帝及其专使的给复29-30
  • (二) 各级官员的奏请给复30-31
  • (三) 某些官员的便宜给复31-34
  • 第三章 宋朝给复的分类34-72
  • 一、身份性复除35-52
  • (一) 形势户的给复35-41
  • (二)对归明、归正人的给复41
  • (三) 先贤、节义之士的给复41-45
  • (四) 特殊役户的给复45-47
  • (五) 民兵的给复47-48
  • (六) 学生的给复48-49
  • (七) 僧尼道冠的给复49-51
  • (八)对单丁、女户、未成丁等户的给复51-52
  • 二、临时性给复52-72
  • (一) 自然灾害的给复52-54
  • (二) 加强人户与土地结合的给复54-57
  • (三) 军事活动的给复57-65
  • (四) 皇室活动的给复65-70
  • (五) 其它临时性的给复70-72
  • 第四章 宋朝给复的特点及评价72-80
  • 一、给复的特点72-75
  • (一) 身份性复除的缩减72-74
  • (二) 宋朝的蠲与复合流74
  • (三) 宋朝给复时间分布74-75
  • 二、宋朝给复制度的评价75-80
  • (一) 给复之恩,,体现皇权75-76
  • (二) 给复之策,代表善政76-77
  • (三) 给复之举,顺应天变77-78
  • (四) 给复之惠,难及于民78-80
  • 结语80-84
  • 附录84-108
  • 表1:宋朝给复表84-101
  • 表2:宋朝蠲的用法表101-106
  • 表4:唐宋身份性复除对照表106-108
  • 征引论著108-118
  • 致谢118-1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敬坊;关于宋代的形势户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6期

2 王涯军,杨伟兵;宋代川峡四路荒政特点浅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3 李雪慧;高寿仙;;明代徭役优免类型概说[J];故宫学刊;2013年02期

4 罗庆康;浅析刘邦时期的复除制度[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邹逸麟;;宋代惠民河考[J];开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5期

6 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7 张邦炜;;瞻前顾后看宋代[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8 方志远;;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张景贤;略谈“复其身”的涵义[J];历史教学;2002年07期

10 谭凤娥;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述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567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67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