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赣南风水信仰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代赣南风水信仰研究
【摘要】:风水信仰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信仰之一。江西的赣南地区因其独特的环境因素,最终孕育了中国最大的风水流派——形势派风水。风水信仰深刻地影响着赣南地区的风俗。本文将儒家士人对赣南地区风水信仰的批判、规范及引导置于明朝政府向民间推广儒家礼仪的过程中予以思考,进而考察中国文化的“小传统”与“大传统”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内容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首先,分析明代赣南地区风水信仰盛行的原因。赣南潮湿的气候环境以及阻山带川的地形因素对于风水的盛行影响巨大。风水信仰随着北方移民的南迁而进入赣南地区,其与赣南原本的“好巫尚鬼”传统相结合,为风水信仰的发展与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明朝诸帝对风水术的推崇以及对赣南籍风水师的重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阐述风水信仰对明代赣南地区风俗的影响。风水信仰深刻地影响着赣南地区的宫室营作,包括卜选吉时与吉地,这是赣南地区宫室营作最基本的习俗;另外培育风水林亦是赣南宅居习俗的一大特色。丧葬习俗方面,在风水信仰的影响下,赣南地区盛行着“停葬”、“迁葬”、“厚葬”以及“浅葬”之俗。风水信仰还加剧了赣南地区的“讼风”,导致赣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兴起了“造风水,兴科举”的热潮。最后,探讨儒家礼仪下移及其向民间推广的过程中,明代士人对赣南地区风水信仰的批判与规范、利用与引导,以及他们在赣南地区以礼化俗的最终成效。
【关键词】:明代 赣南地区 风水信仰 士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B99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7
- 二、学术史回顾与反思7-13
- 三、资料和方法13
- 四、本文思路及基本框架13-15
- 第一章 赣南的环境与风水信仰15-29
- 第一节 中国古代风水信仰的传统15-19
- 第二节 赣南的自然环境与风水信仰19-22
- 一、卑湿的环境与择居、择葬19-21
- 二、山川交错与形势风水21-22
- 第三节 赣南风水信仰的社会文化土壤22-27
- 一、北方移民与赣南风水的传播23-24
- 二、“好巫信鬼”的传统24-25
- 三、大明天子与赣南风水术士25-27
- 小结27-29
- 第二章 风水信仰对赣南风俗的影响29-43
- 第一节 风水信仰与赣南宅居习俗29-31
- 第二节 风水信仰与赣南丧葬习俗31-35
- 一、“停葬”之俗32-33
- 二、“迁葬”之俗33
- 三、“厚葬”之俗33-34
- 四、“浅葬”之俗34-35
- 第三节 风水信仰与赣南“好讼”之风35-38
- 一、“无讼”之治35
- 二、赣南“讼风”35-36
- 三、风水信仰与赣南“讼事”36-38
- 第四节 风水信仰与赣南“造风水、兴科举”之风38-41
- 一、明代赣南科举的概况38-39
- 二、“造风水、兴科举”的举措39-41
- 小结41-43
- 第三章 化民成俗:士人与赣南风水信仰43-58
- 第一节 明代儒家礼仪向民间的推广44-46
- 第二节 士人“以礼化俗”的努力及成效46-56
- 一、“士人”概念的界定46-48
- 二、士人对赣南风水信仰的批判与规范48-51
- 三、士人对赣南风水信仰的利用与引导51-55
- 四、士人“以礼化俗”的成效55-56
- 小结56-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洪生;将更开阔的视野投向章贡大地──赣南的地方历史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J];南方文物;2001年04期
2 薛翘 ,刘劲峰;考古发现与赣南古代史[J];江西历史文物;1986年S1期
3 吴宏敏;吴惟;;论赣南旅游开发中地域民俗文化创意品牌的塑造[J];美术大观;2010年11期
4 黄南峰;;清中后期赣南地区“浮口”问题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刘世斌;;浅析明清时期闽人入赣的原因及影响──以赣南地区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黄南峰;;清代赣南地区民间风水信仰及其原因探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撤销赣南行署成立赣州专员公署的通知[J];江西政报;1964年07期
8 朱江平;;山里人的希望之树[J];农村工作通讯;1999年04期
9 哈马忻都;赣州, 城墙的记忆[J];警察天地;2003年09期
10 于少海;试论明清赣南商品经济的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武明 通讯员 邓开明;大力支持赣南教育事业发展[N];江西日报;2012年
2 记者 李东凯 郭传义;赣南定点扶贫惠及人口百万[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邬健 通讯员 兰祥光 刘娜;认证利器助赣南产品强区富省[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程东升 实习记者 黄诗欣;振兴赣南的信号:中部落后地区将获国家支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李东凯邋郭传义;赣南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钟小平;瑞金36万农民脱贫致富[N];中国工商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影影;科技列车进赣南 储粮知识送到农民手中[N];粮油市场报;2014年
8 本报调研组 记者 石岸;赣南新农村考察记[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韶关日报记者 李方静;力促粤北湘南赣南地区发展[N];韶关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戴娟;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积极献计出力[N];重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平生;赣南地区网纹红土的形成及其环境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树;明代赣南风水信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陈玮琦;赣南农村妇女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玲清;南宋赣南经济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曾春秀;清代赣南民间救济[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黄伟英;晚清赣南盗匪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张兆金;清末至民国时期赣南糖业经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陶;赣南山区惠农政策实施的缺陷及其优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丽云;赣南地区客家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丽芸;赣南地区客家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赵党留;民国赣南天灾战乱与社会生态[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01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0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