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国历史戏说剧的意识形态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4 12:01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戏说剧的意识形态表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

中国历史戏说剧的意识形态表达研究

史春晖  

【摘要】: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大众文化样式之一,电视剧是一个充满话语斗争的场域。不同的意识形态力量在电视剧中构建出来的意义空间影响着社会个体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断。在众多的电视剧类型中选择历史戏说剧这一大众文本进行意识形态的研究是因为它在资源整合上更具优势。一方面,作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历史戏说剧因其讲述的是历史故事而涉足了中国历史那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这也就吸引了知识分子的关注;同时,因其能指与现实的疏离和所指与当下的暗合似乎能够承载更多意识形态的东西,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更易于使受众接受意识形态的询唤。另一方面,历史戏说剧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走进观众视野的,这一时期大众文化以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意识形态主导文化与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历史戏说剧相较之于其他类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承载了更多的大众文化因子,以其轻松戏谑的游戏风格演绎历史,,在集结观众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有观众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意味着意识形态若在此基础上建构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对于当代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戏说剧的当下即各方意识形态力量角逐的结果,通过对历史戏说剧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语境对历史戏说剧的影响,也可以窥见历史戏说剧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努力寻找平衡的不断尝试。 历史戏说剧的意识形态是本文进行分析的首要问题。在我国,意识形态没有明显的阶级对立,更多的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中。意识形态主导文化、大众文化、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历史戏说剧。因此,研究历史戏说剧的意识形态表达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历史戏说剧中三方文化共同体的不同话语。(第一章) 不同的意识形态力量在历史戏说剧中表达出来。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发现意识形态通过一种隐性在场的言说方式表现出来。历史戏说剧选择了“不是历史”的历史故事作为主体,塑造了一系列立场鲜明、智慧正义且极具喜剧化色彩的人物形象。通过“重机趣”的叙述手法编排情节,呈现出道德叙事与个人情感叙事的复杂交织。(第二章) 历史戏说剧呈现出来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背后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即不同的意识形态诉求在起作用。意识形态宣传机构通过各种政策法规对历史戏说剧进行引导,要求作品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代表批判其对历史的戏说;大众则在轻松戏谑中获得了情感的宣泄。我们的创作者于是在不突破意识形态宣传机构底线的前提下,在尽量规避知识分子批判的认识中努力寻求大众的狂欢。(第三章) 历史戏说剧是意识形态建构的有效载体,它通过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在意识形态建构中有着重要意义。博君一笑必然讨得观众的欢心,但厚重感的缺失也成为制约历史戏说剧取得突破的主要问题。历史戏说剧创作者唯有寻找到不同力量的平衡点,才能做到寓教于乐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既得到大众的好评又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而在这一方面,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戏说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第四章)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不同的话语力量在历史戏说剧中均有呈现,但历史戏说剧毕竟是市场力量的产物,相较之于浓厚的大众文化色彩来讲,意识形态主导文化以及知识分子精英文化的声音是微弱的。虽然说它在故事的讲述中传递出来的部分价值观念迎合了意识形态宣传机构的需要,虽然创作者也在尽量寻求社会效益,但在“狂欢”、“游戏”等标签下这种力量势单力薄。不管怎样,我们不可因某些因素而对戏说剧本身进行否定,如何于历史戏说剧中探寻到更好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各方意识形态力量共同致力于历史戏说剧意识形态的建构时,才是戏说剧质变的开始。使这一大众文本兼具文化韵味,历史戏说剧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广茂;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钱才芙;;从戏说类电视历史剧看历史文学观念的变迁[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江逐浪;;历史戏说剧之喜与历史正剧之悲[J];当代电影;2006年03期

4 聂颖;;飞扬灵动的民间之舞——电视戏说剧的民间内质及其民间精神初探[J];当代电影;2006年03期

5 刘婷;付会敏;;宏大叙事的个体性超越: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叙事的成功转向——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例[J];当代电影;2010年08期

6 朱忠元;大众文化背景下历史影视文化样态界说——以“戏说类历史剧”为例(系列论文之八)[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1期

7 蔡骐;盛兰;;大众传播中的历史再现与民族认同——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尹姝红;;顺应与重构:浅析历史题材电视剧叙事特点及成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9 周振天;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创作谈[J];电视研究;2003年05期

10 李茂民;孟丽花;;意识形态及其在影视剧中的言说方式[J];理论与创作;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章池;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涂明求;;诗歌写作教学的“发现—构思—表达”三步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宋玢璐;;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义贵;试论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熊文泉;“红色经典”艺术生产的内在机理分析——以作品《林海雪原》的生成、改编为例[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3 侯洪,张斌;“红色经典”:界说、改编及传播[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4 张宗伟;;一起事先张扬的文化事件——透视“红色经典”改编[J];当代电影;2007年01期

5 景秀明;;“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研究的反思及改编的再出发[J];当代电影;2007年01期

6 李茂民;;文化诗学:文学理论的根本变革[J];东岳论丛;2011年10期

7 宋剑华;;艺术拯救历史的经典范本——关于小说《铁道游击队》背景资料的真实性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8 尹姝红;;顺应与重构:浅析历史题材电视剧叙事特点及成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9 刘勇;;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谱系研究的思考——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路春艳;;粗鄙时代的影像狂欢[J];当代电影;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立新;红色理性与革命战争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颖琦;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红色经典”化[D];苏州大学;2008年

3 孙士生;小说《红嫂》及其跨媒介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刘虹利;新世纪大陆电视剧与革命叙事[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昕;论电视戏说剧的民间故事特性[J];当代电影;2004年01期

2 田聪明;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的中国广播影视媒体──在2000年亚洲娱乐与传媒大会上的讲演[J];电视研究;2000年06期

3 王一川;皇风帝雨吹野史 我看当前中国电视的后历史剧现象[J];电影艺术;2002年03期

4 张大勤;辉映历史 激励当代——国产电视剧发展概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08期

5 徐霞;从收视率看我国电视剧的发展走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6 周亮勋;“意识形态”一词的含义在马列著作中的变化[J];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10期

7 黄宏姣;;民间知识分子的形象类型及其文化特征——民间叙事中民间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透视之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杨建华;“民族一国家”的认同与传统文化的再现——唐浩明历史小说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上)——回眸20世纪90年代一场电视剧文化的较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吴冰沁;论四大古典名著的改编与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J];理论学刊;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建文;论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创作——从《红岸——邓小平在1929》等三部电视剧说起[J];南方文坛;2002年01期

2 任民;论电视剧创作的人民群众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3 宋延平;崇尚人性 讴歌美好——评电视剧《相依年年》[J];当代电视;2002年07期

4 张志君;论电视剧的社会制约[J];当代电视;2002年10期

5 吕爱华;注重提高电视剧化妆人员的素质[J];当代电视;2002年11期

6 张仲年;对电视剧本性的再认识[J];戏剧艺术;2002年06期

7 邹庆芳;真实美感出深山——浅谈电视剧《大山深处的110》[J];电视研究;2002年05期

8 孙萌;现实题材电视剧发展趋向及存在的问题[J];电视研究;2003年02期

9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应对策略[J];电视研究;2003年11期

10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甘文瑾;[N];中国电影报;2005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连子强;[N];中国电影报;2005年

4 刘晔原;[N];中国艺术报;2005年

5 李春利;[N];光明日报;2001年

6 李春利;[N];光明日报;2003年

7 仲呈祥;[N];光明日报;2004年

8 张未民;[N];光明日报;2004年

9 季颖诗;[N];河北日报;2003年

10 齐铁偕 李君娜;[N];河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4 崔银河;生命形态与地域文化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赵淑梅;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吴匀;中国武侠电视剧的空间建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9 邵奇;试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传播理念[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晔;从江苏电视剧的两次浪潮看电视剧创作规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鑫;文化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殷汝姗;中美家庭题材电视剧《金婚》和《吉尔莫女孩》的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高子茗;论电视剧复线结构艺术[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6 张艳;新世纪中国特情电视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笑;东北电视剧对东北文化的传播[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嫔;浙江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张忠仁;内地与香港“商战题材”电视剧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10 高冠琳;山东电视剧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戏说剧的意识形态表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0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0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