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过硫酸盐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23:49

  本文关键词:过硫酸盐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垃圾渗滤液 过硫酸钠 COD去除率 活化 ·SO_4~-


【摘要】:针对老龄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危害大、处理难度大等问题。论文采用热、H_2O_2及Fe2+三种活化方式对过硫酸盐处理渗滤液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探究了Na_2S_2O_8+H_2O_2+FeSO_4双氧化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及其投加量的优化;采用三维荧光技术检测垃圾渗滤液反应前后有机物组分的变化,并对活化过硫酸盐技术处理渗滤液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Na_2S_2O_8体系受温度影响大,25oC时COD和NH_4-N去除率极低,45oC和60oC时COD和NH_4-N去除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效果良好。Na_2S_2O_8+H_2O_2体系25oC时COD和NH_4-N去除率优于Na_2S_2O_8体系,45oC和60oC时COD和NH_4-N去除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去除率略低于Na_2S_2O_8体系。Na_2S_2O_8+FeSO_4体系受温度影响小,25oC、45oC和60oC时的COD和NH_4-N去除率差别不大,相比其他体系,该体系反应速度较快,但COD去除率较低。在Na_2S_2O_8体系中,COD去除率随Na_2S_2O_8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H_2O_2在Na_2S_2O_8+H_2O_2体系中反应迅速,H_2O_2投加量较少时,有助于COD的去除,H_2O_2投加量过高,抑制COD去除;在Na_2S_2O_8+FeSO_4体系中,随着FeSO_4投加量增加,反应速度加快,Na_2S_2O_8利用效率降低,但COD去除率变化较小。Na_2S_2O_8+H_2O_2+FeSO_4体系具有处理效果好,受温度影响小,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Na_2S_2O_8+H_2O_2+FeSO_4体系,Na_2S_2O_8主要起提供酸性环境及参与部分氧化反应,并能提高H_2O_2的利用效率;H_2O_2在该体系中是主要的氧化剂,提高H_2O_2投加量能使COD去除率升高;FeSO_4主要起催化作用。Na_2S_2O_8+H_2O_2+FeSO_4体系的最优投加量为Na_2S_2O_8 0.1 dose、H_2O_2 12 ml/L、FeSO_4 6.5 g/L,此时Na_2S_2O_8+H_2O_2+FeSO_4体系COD最大去除率为74.8%。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以腐殖酸为主,同时含有高浓度的氨氮及低浓度的硝酸根,呈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特性。活化过硫酸盐法能将垃圾渗滤液中的腐殖酸分解成酪氨酸、色氨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将氨氮氧化成硝酸根及少部分N2。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COD和氨氮都较低,可生化性提高。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过硫酸钠 COD去除率 活化 ·SO_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6
  • 1.1 垃圾渗滤液的概述10-12
  • 1.1.1 垃圾渗滤液来源10
  • 1.1.2 垃圾渗滤液的种类及特点10-12
  • 1.2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12-16
  • 1.2.1 生物法12-14
  • 1.2.2 膜法14
  • 1.2.3 物理化学法14-16
  • 1.2.4 其他方法16
  • 1.3 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16-22
  • 1.3.1 过硫酸盐的概述16-17
  • 1.3.2 过硫酸盐的活化技术17-21
  • 1.3.3 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21-22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2-26
  • 1.4.1 科学问题的识别22-23
  • 1.4.2 研究内容23-25
  • 1.4.3 技术路线25-26
  • 第2章 不同活化方式对过硫酸钠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26-40
  • 2.1 引言26
  • 2.2 材料与方法26-29
  • 2.2.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其主要水质指标26
  • 2.2.2 实验仪器与试剂26-27
  • 2.2.3 实验方法27-28
  • 2.2.4 测试方法28-29
  • 2.3 结果与讨论29-38
  • 2.3.1 COD测试干扰的排除29-30
  • 2.3.2 Na_2S_2O_8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30-31
  • 2.3.3 H_2O_2活化Na_2S_2O_8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31-33
  • 2.3.4 FeSO_4活化Na_2S_2O_8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33-34
  • 2.3.5 三种活化方式的对比34-38
  • 2.4 本章小结38-40
  • 第3章 过硫酸钠、过氧化氢、硫酸亚铁投加量对活化过硫酸盐体系的影响40-48
  • 3.1 引言40
  • 3.2 材料与方法40-41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40
  • 3.2.2 实验方法40-41
  • 3.2.3 测试方法41
  • 3.3 结果与讨论41-47
  • 3.3.1 Na_2S_2O_8投加量的影响41-43
  • 3.3.2 H_2O_2投加量的影响43-45
  • 3.3.3 FeSO_4投加量的影响45-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双氧化体系的处理效果及优化48-60
  • 4.1 引言48
  • 4.2 材料与方法48-49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48
  • 4.2.2 实验方法48-49
  • 4.2.3 测试方法49
  • 4.3 结果与讨论49-59
  • 4.3.1 Na_2S_2O_8+H_2O_2+FeSO_4体系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50-51
  • 4.3.2 Na_2S_2O_8+H_2O_2+FeSO_4体系与Na_2S_2O_8体系、Na_2S_2O_8+FeSO_4体系对比51-55
  • 4.3.3 Na_2S_2O_8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及FeSO_4投加量的优化55-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机理60-73
  • 5.1 引言60
  • 5.2 材料与方法60-63
  •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60-61
  • 5.2.2 实验方法61-62
  • 5.2.3 测试方法62-63
  • 5.3 结果与讨论63-72
  • 5.3.1 体系pH与过硫酸钠活化程度的关系63-64
  • 5.3.2 有机物组成变化64-70
  • 5.3.3 垃圾渗滤液反应前后NH_4-N、NO_3~--N、NO_2~--N及总氮浓度变化70-72
  • 5.4 本章小结72-73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73-75
  • 6.1 结论73-74
  • 6.2 建议74-75
  • 参考文献75-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介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慧,马荣建,姜云;FBZ+SBR工艺处理小城镇垃圾场渗滤液[J];污染防治技术;2002年02期

2 张跃升,栾智慧,卫潘明,赵坤;活性炭—H_2O_2催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1期

3 滕业方,张猛,殷新叶;吖啶橙均相光敏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探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年06期

4 陈石,王克虹,孟了,陈永;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试研究[J];给水排水;2000年10期

5 胡晨燕;李光明;赵修华;周仰原;;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混凝处理及其模型的建立[J];工业水处理;2007年05期

6 杨世迎;杨鑫;王萍;单良;张文义;;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活化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9年04期

7 张金凤;杨曦;郑伟;孔令仁;王联红;;水体系中EDTA-Fe(Ⅱ)/K_2S_2O_8降解敌草隆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8 赵进英;张耀斌;全燮;赵雅芝;;加热和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钠氧化降解4-CP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5期

9 张成;万金泉;马邕文;王艳;黄明智;;加热与零价铁活化S_2O_8~(2-)氧化降解偶氮染料AO7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10期

10 于清华;;化学絮凝-吸附预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试验研究[J];四川环境;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伟英;铁矿石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仲;活化过硫酸盐深度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2 李四辉;过硫酸钠活化法深度氧化竹材制浆废水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3 马丽华;亚铁催化过氧化氢协同过硫酸钠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橙黄G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阎妮;菱铁矿催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修复地下水中三氯乙烯污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徐熙焱;活性炭催化湿式氧化体系降解垃圾渗滤液中富里酸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3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033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