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马尾山铁矿废弃地恢复的工程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北黄梅马尾山铁矿废弃地恢复的工程学研究
【摘要】:矿山废弃地恢复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核心内容。以黄梅马尾山铁矿废弃地为例,讨论了如何将矿渣资源化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重构用于废弃地恢复工程设计。在矿区优势植物、根群分布和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矿渣、背景土壤和矿坑水进行了实验分析,确定了矿区边坡稳定性、植被现状、土壤状况和水质状况等设计参数。在工程设计中以仿生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矿渣筛分剔除5 cm的碎块石,改善了矿渣结构,添加有机肥后,使土壤颗粒结构和肥力接近天然土壤。被筛分5 cm的碎块石可用于支挡、排水和坡面防护工程,解决了不稳定斜坡和水土流失问题。植被设计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选择优势物种后,并根据其根系分布确定基质改良深度。该项设计较传统的客土覆盖生态恢复和砌石挡墙等更加经济,对于类似露采矿山的废弃地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队;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生态恢复 土地复垦 工程设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2256) 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重点工程项目(合山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L160408)
【分类号】:X171.4
【正文快照】: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资源损毁和环境污染3大类[1-3]。SENGUPTA[4]所提出的矿山复垦目标是以恢复满足审美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容的稳定地貌、恢复具有效生产能力和稳定生态系统的土地为核心。矿山废弃地的恢复由地表整形、地貌重塑和土壤重构3项核心内容组成[5-6],其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博文;张发旺;陈立;张瑾;;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球与环境;2015年03期
2 黄胜君;;丹东太子参生境土壤养分测定与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3 罗仙平;张艳;邓扬悟;;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探讨[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年01期
4 张鸿龄;孙丽娜;孙铁珩;陈丽芳;;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基质改良与植被重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2年02期
5 敖子强;熊继海;王顺发;吴永明;桂双林;;植物稳定技术在金属矿山废弃地修复中的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6 王蓉丽;朱宝琦;李绍龙;徐明;;浙中地区废弃矿山复绿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7 万亚辉;沈越;;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8 闫素珍;韩成;闫礼;;临河地区土壤养分测定与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年S3期
9 魏艳;侯明明;卿华;李若愚;;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J];矿业工程;2007年01期
10 王洁,周跃;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天岭;吴永贵;曾艳;刘桂华;罗有发;韩超;;水可溶性有机物在铅锌废渣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2 刘启承;龙良俊;;采矿遗留矿坑填埋土壤生态修复实例研究——以中梁山闭矿矿坑为例[J];新疆环境保护;2016年04期
3 司育强;;试论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其治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年09期
4 赵宗海;李继明;;定西市安定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施肥比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18期
5 张发旺;陈立;王滨;么红超;许柏青;李敏巍;胡博文;钱龙;;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及中长期发展方向[J];地质学报;2016年09期
6 张鹏;胡宜刚;黄磊;赵洋;虎瑞;刘美玲;;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6年04期
7 李想;张宝娟;李继泉;李玉灵;张金玲;刘炜璇;;保水剂与有机肥配合施加对铁尾矿基质下植物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8 闵煜;杨帆;;花垣李梅矿区废弃地植物景观恢复探讨[J];南方农业;2016年18期
9 覃朝科;农泽喜;黄伟;何娜;刘静静;;广西某废弃铅锌矿重金属污染调查及治理对策[J];有色金属工程;2016年03期
10 郑鸿锴;赵焕;刘守江;;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近况[J];科技与创新;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远;顾红波;薛亮;江泽平;周金星;郑施雯;崔明;杨建立;;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2期
2 张艳;邓扬悟;罗仙平;周朦;;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1期
3 林秀渠;李早永;隋春青;于树增;姜广峰;;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吴桂容;敖子强;林文杰;于俊义;黄永;江山;;黔西北土法炼锌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5 杨华;郑桂云;左群;金义兰;刘静;朱建强;;黔东南太子参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0年05期
6 王海庆;;基于GIS和RS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比选[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3期
7 马淑兰;;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煤炭技术;2010年09期
8 赵庆龄;张乃弟;路文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回顾与展望Ⅱ——基于三大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9 刘群;;药用植物太子参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9年12期
10 牛之欣;孙丽娜;孙铁珩;;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书俊;;平顶山市矿业废弃地现状调查与分析[J];绿色科技;2011年03期
2 郭彦荣;陈芳清;陈静;张鑫;;磷矿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及自我修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3 ;矿业废弃地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J];采矿技术;2006年01期
4 雷海清;柏明娥;杨秀艳;闫田力;吴志钢;何家骅;项祖生;马家斌;;矾矿废弃地土壤特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8年01期
5 吴迪;赵华;李钢;;江苏省徐州市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研究[J];中国煤炭;2013年08期
6 李道亮,王莹;煤矿废弃地植物恢复品种选择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8期
7 闫文德;向建林;田大伦;;湖南湘潭矿业废弃地土壤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6年04期
8 曾宪生;徐长利;;鸡西矿区矸石山、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及绿化的研究[J];今日科苑;2008年12期
9 韩锋;穆鑫;徐长利;;鸡西矿区矸石山、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及绿化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8年02期
10 刘畅;苑辉;;辽西北矿区矸石废弃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储玲;刘登义;;直接植被法在矿业废弃地复垦中的应用[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蒋满元;;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扰动及其有效化解的对策选择[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娄晓yN;杨如意;郭耀广;王兆慧;杨慧萍;柳建设;;铜陵市主要铜矿废弃地耐铜植物的铜积累能力比较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4 郭祥云;胡丽娟;李道亮;;煤矿废弃地适宜性评价模型[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5 单保爽;刘伟峰;郑立文;杨文瑾;;采石废弃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6 赵晓鸥;解德蕴;周丕基;;贵州省废弃地整治与利用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7 孙庆业;杨林章;安树青;陈众;邓国志;;尾矿废弃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以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为例[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建丽;胡丹;刘志恒;;安徽马鞍山市南山铁矿排土场废弃地微生物区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9 康恩胜;宋子岭;庞文娟;;生物多样性原理在采煤废弃地复垦中的应用[A];现代化露天开采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露天采矿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红苏;;贵州省废弃地适宜性分析[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廖巍巍 实习生 彭小燕;推进工矿废弃地整治[N];黄石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黎晓艳 廖巍巍 王璐;把工矿废弃地变成“聚宝盆”[N];黄石日报;2013年
3 周士勇;路边废弃地 今成生态区[N];中国交通报;2006年
4 记者 孙毅邋通讯员 任宣;任丘有效利用废弃地建起亿元以上项目13个[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永奎 洪河 记者 陆铁男;汤原:两千亩废弃地变成聚宝盆[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廖巍巍 吉星;让废弃地重获新生[N];黄石日报;2013年
7 记者 刘佳;我省5市获批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N];辽宁日报;2014年
8 记者 吉星;加快工矿废弃地治理[N];黄石日报;2012年
9 记者 黎晓艳;大力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N];黄石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枚 刘作霖;塌陷地废弃地 生态重生风景美[N];徐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拾少军;煤炭区废弃地土地再利用模式与低碳效益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李一为;京西矿业废弃地生境特征及植被演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赵方莹;北京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与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石秀伟;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空间优化配置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王红新;螯合剂对铅锌尾矿废弃地植物富集铅锌的诱导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榜江;贵州山区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及优势植物修复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韬;基于生态—经济导向的华蓥市矿业废弃地复垦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昕;辽宁省工矿废弃地再利用适宜性调查与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宋泽;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汪玮;安徽省工矿废弃地复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5 胡娉婷;东莞市采石废弃地景观修复与更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谢荣秀;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退化及其植被恢复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7 刘丽;矿业废弃地再生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虞莳君;废弃地再生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杨娟芳;长子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彭娟;采石废弃地的景观恢复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6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09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