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I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湿地水质的相关性:以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LDI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湿地水质的相关性:以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湿地公园 土地利用类型 水质 主成分分析 景观开发强度指数
【摘要】:以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索不同时空条件下土地利用类型整体与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采样点的水质综合指数,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表征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效应的景观开发强度指数(landscape development intensity,LDI),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水质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结果表明,水质随着湿地公园空间分布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研究区西部水质较好,东部水质较差;建设用地与水质综合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自然水体则与水质综合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缓冲区半径为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和500 m的LDI综合指数与水质综合指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0.678、0.691、0.685、0.691、0.695、0.680、0.653和0.649(P0.01),它们之间存在显著而稳定的相关性,可以体现出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对湿地水质的整体影响,部分克服了单项土地利用类型表达不完整、难以解释水质变化的不足.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湿地公园 土地利用类型 水质 主成分分析 景观开发强度指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361)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4-NY-02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1182)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YN201510)
【分类号】:F301.2;X52
【正文快照】: 作为水陆交界处的自然过渡区,湿地是自然界非常重要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景观之一,在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全面扩张,人口急剧增加,湿地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湿地面积大量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酆慧兰;新疆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J];干旱区地理;1992年01期
2 何瑞婷;;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特征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刘洋;土地利用类型动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阿城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年02期
4 赵敏慧,曾和平,杨树华,杨礼攀;基于遥感数据的元江县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04期
5 张梅;赖力;黄贤金;揣小伟;谈俊忠;;中国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4期
6 牟雪洁;赵昕奕;;珠三角地区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J];地理研究;2012年09期
7 刘惠芳;王克勤;;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的输出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刘正刚;裴柏洋;王宪帅;;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3期
9 安宏锋;黄文琥;王之明;徐浩;;草海周边地区2007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分析[J];环保科技;2012年04期
10 赵淑苹;陈立新;;大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分析及生态危害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江波;李双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能值及环境承载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牟雪洁;赵昕奕;;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林皆敏;;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关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除多;;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卓静;邓凤东;刘安麟;周辉;赵青兰;;延安市宝塔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吕利娜;郑新奇;李志建;;基于名义变量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探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韦素琼;陈健飞;;福建省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8 李团胜;;陕西省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9 尹锴;崔胜辉;赵千钧;吝涛;花利忠;李新虎;;邻接土地利用类型对厦门城郊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瑞一;重庆南川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运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6年
2 孙尚华;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群;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及预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阮芯竹;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路径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郭聪聪;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灌区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谭琪铃;基于GIS与RS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炀林;农村土地利用类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6 谢力扎提·哈布尔;吐鲁番市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7 李耀;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潜力评估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韩黎阳;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格局的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贾林平;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黄莉;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2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10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