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18:19

  本文关键词: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师范大学》 2012年

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

董琳琳  

【摘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在产生各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长期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际操作中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经济的增长,并试图通过这种增长来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其实忽视了生态环境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所以就导致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长期以来不能和谐共处、无法协调发展。在确保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怎样处理好旅游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这是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以及对于协调度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包括协调度模型的设计原则、协调度模型的简单分类等等。论文主要是研究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就特别针对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设计了目标层、系统层、子系统层以及指标层四层结构,采用熵值法就系统内的各个指标参数进行赋值,构建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就是要找出系统各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2000年到2002年,新疆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旅游经济滞后型;2003年由于非典型肺炎全国进入戒备状态,禁止人员长途流动,,呈现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中度失调衰退类旅游经济损益型的结果。 2、2004年到2008年,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2009年的动乱要素导致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旅游经济滞后型。 3、2010年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最后针对研究结论并结合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符合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既要在经济方面快速发展又要对环境进行保护来进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F2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远权;刘建锋;杨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个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汪波,方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赵延峰;陈艳艳;罗铭;;城市交通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4期

4 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5 梅虎;;西藏交通社会效益评价及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6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7 温琰茂,柯雄侃,王峰;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8 梅卓华,方东,宋永忠,任兰,张哲海;南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

9 邵波,陈兴鹏;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1期

10 王辉;姜斌;;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李明德;[N];中国旅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栋雁;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2 冉红;新疆旅游经济地区差异性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金方;山东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燕;桂林旅游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深层次旅游开发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清正;区域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玲;苏永强;;高层建筑群的环境安全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崔素芳;张振华;姚付启;张燕;任尚岗;;基于偏相关分析的烟台市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4 胡淑恒;陈广洲;;基于物元判定模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郑凯;丁久玲;;浅谈草坪类植物在城市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5期

6 郭兴芬;高敏华;张小娟;;乌鲁木齐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7 江标初,陈映鹰;模糊分类在土地利用/覆盖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8 张敏;韩芳;王卫;;河北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9 高卫东;张梅荣;汤均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耕地动态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10 徐效军;张鹰;;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荆福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郑丽丽;;地理决策需慎重——关于新疆大开发[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傅幸之;黄慧明;唐勇;潘珂;;南疆地区疏附县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董衡苹;高晓昱;;基于自然村居民点发展条件评价的村庄整合规划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区S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年国;谭许伟;王娜;张霄兵;;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沈阳人口空间分异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志海;张昭云;薛智勇;;基于空间网络的公路网测度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10 丁宁;孙英君;蔡菲;孟飞;;基于空间统计学模拟方法的城市重金属污染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峰;面向船舶制造协同物流网络的资源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9 程雄;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崔朝晖;RIS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富;佳木斯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魏爱梳;浙江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鹏;杭州市主要绿化树种调节温度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群;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特色项目开发构想[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2 苏志勇,徐中民,张志强,陈东景,龙爱华,张勃;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经济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张辉,厉新建,秦宇;旅游经济: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4 刘兆顺;尚金城;许文良;靳克;;吉林省东部资源型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汪清县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郭文峰,王承云;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关系问题[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8 申金山,宋建民,关柯;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5期

9 张坤民,温宗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6期

10 王静;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2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陈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模与评价[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尹海伟;山东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时空变动及区域调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谋军;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研究——以遵义市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5 云燕;西藏自治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王敬生;西部地区旅游业经济效应及对策建议[D];西北大学;2004年

7 张金玲;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周鹏;山东省发展轨迹反思及未来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友龙;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冷冰冰;重庆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旅游经济[J];全国新书目;2003年01期

2 刘晖;哈尔滨市旅游经济国际化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4期

3 徐嘉泽;打文化品牌 兴旅游经济[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邓燕萍;解析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贡献[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郑建瑜;张金泉;贺宝根;;重点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探讨——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经济师;2007年07期

6 吴丽娅;;对导游管理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4期

7 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8 邹永广;郑向敏;;厦门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庞波;以市场营销为突破口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J];理论前沿;1999年15期

10 徐学森;;做足旅游经济的大文章——访泰安市市长耿文清[J];走向世界;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光林;梁小琳;赵玲;;大新:泛北部湾旅游经济的一颗新星——关于2007年大新县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罗万雄;;巧妙培育品牌 发展水族旅游经济[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黄玲;;发展舟山地区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经济的若干思考[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林丽;;浅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区域旅游经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邱宏民;;论开发人力资源与振兴旅游经济[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隗钊;;关于发展旅游气象服务的几点看法[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8 ;保护长城刻不容缓[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9 汤亚雄;;张家界茶产业与旅游经济对接之浅见[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10 王恺;王凌;;开发文物资源 繁荣旅游经济[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永匡;[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大连记者站 李文菲 通讯员 雨航;[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笪贤斌 詹熙;[N];黄山日报;2009年

4 商茂 永凤;[N];扬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清;[N];乐山日报;2010年

6 宗玉柱 记者 路慧雁;[N];延边日报;2010年

7 华天波 胡文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演讲人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N];中国经营报;2002年

9 王晓波 苏永青;[N];大同日报;2009年

10 徐立京;[N];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马艳霞;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修正与路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袁洁;社会继承制度变迁中的苗族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阚士强;陕西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与协调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郑玉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D];延边大学;2002年

5 刘伟强;剩余索取权分配与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6 成英文;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黎群笑;香山旅游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周志红;广东省旅游经济影响力及其地区差异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锋;快速轨道交通下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沈雯婷;非物质文化资源异质性与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12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