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渤海大学》 2013年
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艳阳
【摘要】:目前,气候改变、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浪费逐渐变成国际上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当所产生的矛盾对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造成了挑战,同时人为因素的作用使自然资源短缺现象日趋显著。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及环境污染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损害。为了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就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使用以及环境的保护。 本文是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视角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研究。整篇论文以辽宁省环境统计年鉴中的真实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得出生态坏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辽宁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文中还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论述,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个人的视角找到一条属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循环模式。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今后辽宁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并呼吁人们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共建蔚蓝的辽宁沿海经济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冰;丛文滋;;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模式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关溪媛;;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年09期
3 吴光辉;中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决策探索;2002年12期
4 王如松;生态环境内涵的回顾与思考[J];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02期
5 赵军;;科学认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辽宁生态环境的影响[J];辽宁经济;2009年09期
6 丁晋清;;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J];理论与当代;2007年12期
7 魏莉;张勇;;大连市海岸带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年04期
8 董厚德;辽宁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整治对策[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9 马鹤丹;;基于技术创新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年12期
10 王丰年;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康琼;江泽民环境保护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熊永柱;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超;辽宁沿海经济带环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佳苗;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堂源;海南省海岸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慧春;基于清洁生产的浙江省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5 刘亮;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德鹏;辽宁省典型海岸带开发活动区的环境累计影响和综合效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杨永华;胡冬洁;赵峰;;资源生产率视角的循环经济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王光炎;;结构材料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5 王素玲;;生态哲学视阈下的高等教育生态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吴鸿亮;唐德善;;沈阳农田灌溉用水趋势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孙淑萍;;论生产力的生态转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8 石丽忠;陈金良;迟道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动态评价沈阳市水资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9 陶爱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10 周毅;宗刚;赵子壮;;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永强;张璋;张洪波;杨皓宇;;浅谈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保护[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郑先友;胡蓓蓓;;生态建筑空间特征与形态解析[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传忠;;推进和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丁任重;;经济可持续发展:增长、资源与极限问题之争[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胜俊;樊勇;李晓偲;;未雨绸缪——植物王国现代公路建设之所“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俊贤;;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蓝江;;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的一个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张树兴;李希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之我见[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10 陈叶兰;许婷;陈昺寅;;动物的环境法律主体资格探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雄志;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斌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赵存;辽宁铁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刘永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罗俊;浙江丘陵地区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增兰;浅谈全球环境变化的生态后果[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2 胡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张道航;;在经济功能区“泛化延伸”中推进新一轮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方略研探[J];北方经济;2010年17期
4 刘东;周恩来关于环境保护的论述与实践[J];北京党史研究;1996年03期
5 宋弘威;;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6 刘欣;;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比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7 郭伟,李书恒;海岸带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熊文强;清洁生产效益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刘伟;赵培红;;“长三角”经济圈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区域合作——基于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角度[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洁,刘金生,傅建秀;推行清洁生产 预防工业污染[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主任记者 张爱桐;[N];锦州日报;2006年
2 周慧敏 夏冠男;[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冉瑞平;长江上游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孙吉亭;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3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盖美;近岸海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海陆一体化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赵绪福;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农业纺织原料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熊永柱;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邢焕峰;东北经济区整体化发展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程海燕;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机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吴胜;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渠开跃;河北省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防护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庆利;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模式[D];四川大学;2005年
5 周福君;我国沿海地区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6 王泽宇;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合理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贞民;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苏慧;青岛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雷青;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李依浓;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鲜开林;;辽宁沿海经济带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陈蕾;狄乾斌;;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5期
3 姚秀盈;王春晨;;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金虹;;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中湿地保护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龚丽妍;王耕;;基于灰关联的大连庄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6 范斐;;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8期
7 朱京海;刘伟玲;胡远满;王炜;;辽宁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波;江海旭;李悦铮;;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朱京海;刘伟玲;;科学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大海;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姣琦;基于区位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2 高焱森;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建梅;港口服务业空间组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4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1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