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要素禀赋与工业技术选择的偏向性
本文关键词: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财经大学》 2014年
中国地区要素禀赋与工业技术选择的偏向性
朱晨
【摘要】:自施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成果显著。但是鉴于各地区之间要素初始禀赋结构的不同,导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所以各个地区的发展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也存在着差距。因此,各地区如何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再次成为国内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实证分析也逐步展开。传统的国际经济学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生产活动是一个地区依据当地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虽然各个地区初始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率,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是理论上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为了解决要素禀赋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联问题,有必要借鉴随空间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关于技术选择的理论,这也为国际经济学理论向更微观的主体发展演化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 以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部门为研究主体,通过引入要素禀赋系数来测算不同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工业技术偏向性系数来测算不同地区工业部门的技术选择情况,进而探讨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对本地区工业部门技术选择偏向性的影响。试图构建地区要素禀赋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联系桥梁:要素禀赋结构不同导致要素相对价格出现差异,在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同种产品面临相同的生产成本的假设下,工业生产厂商开始密集使用本地相对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并据此发展适合本地工业生产发展的技术,用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即地区有偏向性的选择工业技术。 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不仅各个区域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各个地区的不同年份要素禀赋也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各个地区的工业部门不是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生产活动,有些地区的工业部门并没有选择适应本地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即工业部门的技术选择与当地的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偏离,这些工业部门多集中于一些具有特定资本-劳动比的部门,比如纺织业和金属矿物的相关部门。此外要素禀赋结构对不同工业部门的影响也不相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2 陆长平;对新古典经济学技术选择“悖论”的理论反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3 金碚;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4 鞠晓伟;赵树宽;;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5 余典范;干春晖;;适宜技市、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6 叶振宇;叶素云;;要素价格与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7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8 杨俊;邵汉华;;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与全球化下的劳动报酬份额[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9 苗文龙,万杰;经济运行中的技术进步与选择——基于中国技术发展路径与经济增长、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5年03期
10 郭将;;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依据的探求——基于技术扩散过程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刘帅;郑长德;;利率变动对居民跨期消费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李亮;栾敬东;;基于激励视角的独立董事有效性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魏良亮,屠梅曾;西方区域发展理论及对中国区域开发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5 鲍凌丰;顾锋;;投入产出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关键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6 方大春;郑垂勇;;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后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7 胡忠俊;姜翔程;肖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之思考——以贵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8 周庆元;骆建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自生能力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9 邓俊淼;;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基于技术匹配视角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10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恒;王蕾;;东北亚地区跨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达;;开放经济下国家间专利制度差异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周晓唯;胡强;张茉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美琼;;沈阳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SWOT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张晓庆;Fudenbery-Maskin无名氏定理与可行集的维数限制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建;关于西方经济学中若干错误模型的论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瑞红;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2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3 陆长平;对新古典经济学技术选择“悖论”的理论反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4 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超越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J];当代财经;2002年01期
5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6 杨学锋,冯晓波;比较优势与农业产业结构提升[J];调研世界;1999年03期
7 黄茂兴;李军军;;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周耀烈,张大亮;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调查与规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9 唐晓华,王伟光,马晓平;经济转型期的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8期
10 金碚;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向阳,姚华锋;农业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10期
2 葛晶;;中韩贸易中的互补与竞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傅京燕;李丽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4 张海洋;;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兼论自主创新的决定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1期
5 黄义志,李衡雄;论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重点及其战略选择[J];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05期
6 周学勤;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分工与要素收入分配机制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07期
7 许倩;浅谈我国行业商品出口结构问题[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年06期
8 郎永清;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意义——兼评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8期
9 邬音;贵州省国际旅游业的实证分析[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威尔弗雷德J.艾瑟尔,邵海军,安虎森;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国内和国际规模收益[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恩;;城市规划倡导的社会公平的解析与选择[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勤学;王晓芳;;构建新商业道德[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冯云;;彰显汉味生活,振兴汉味旅游——武汉市旅游形象定位与策划[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汪向阳;;西部大开发中的技术选择与社会控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屠云璋;屠家宝;;新型高效户用沼气池技术选择研究[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6 袁志刚;;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困境与发展潜力[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7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8 李挺;徐世伟;;零售企业数据挖掘的技术选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9 何江波;;STS视角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技术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廖东声;;把握机遇,大力发展广西外向型农业[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宪(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N];解放日报;2005年
2 记者 胡敏 董世梅;[N];四川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吴凡;[N];机电商报;2009年
4 鹿立 山东社科院人口所;[N];中国人口报;2010年
5 工经所 李海舰 聂辉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白涛;[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陈文玲;[N];中国商报;2004年
8 陈文玲;[N];中国商报;2007年
9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陈文玲;[N];国际商报;2006年
10 戴宏伟;[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李敏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鞠晓伟;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海笔;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选择的协同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勇;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资本深化[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娟;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黄茂兴;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谭立力;南北贸易:综合三种贸易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晨;中国地区要素禀赋与工业技术选择的偏向性[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郭林;要素禀赋、赶超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3 刘嘉雯;从要素禀赋角度研究中美贸易失衡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刘溟源;基于要素禀赋的区域环保产业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5 张亮;基于要素禀赋的区域环保产业竞争力提升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王丽;外贸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7 陈钊;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差异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丁蕊;关于比较优势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胡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D];广西大学;2003年
10 朱蕾;要素禀赋、国际生产分割与贸易结构升级[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的耦合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