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新疆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7 19:15

  本文关键词:新疆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塔里木大学》 2015年

新疆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李冰  

【摘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经济的落后又制约了环境建设的改善,更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只有良好的经济活动才能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南疆,环境一但遭到破坏,干旱、沙尘随之袭来。只有兼顾环境促发展,在区域环境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才能使得南疆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循环,才能使南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改善提升。 本研究从协调发展的视角,以南疆(南疆五地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南疆的特殊区情提出一些促进二者良性发展的参考建议。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简述说明。第二部分:研究的基本理论,该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阐述为后续的分析做铺垫。第三部分:研究区域的概况及现状分析,主要描述分析了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现状。第四部分: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测度,该部分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体系内指标赋权,计算评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走势。第五部分: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分析,该部分是在第四部分的实证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的“生态—经济”协调模型,通过计算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发展趋势,评估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第六部分: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可以看出13年间南疆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增幅不大,总体呈现缓慢变好的趋势;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幅度远大于生态环境增长的幅度,经济发展的速度整体高于生态环境发展的速度。2.2001-2013年,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两者的协调是由严重失调到良好协调的过程,协调关系逐渐得到改善。协调类型经历了经济滞后到环境滞后的改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塔里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22;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芬,刘斐;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2 陈祖海;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再认识[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3 张宏元;杨德刚;王野;马文红;;干旱区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7年01期

4 沈浩;朱海涌;;浅析新疆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J];干旱环境监测;2008年03期

5 仲嘉亮;贺华;王永嘉;;“十一五”期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析[J];干旱环境监测;2011年02期

6 刘新平,韩桐魁;新疆绿洲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7 李杰兰;陈兴鹏;;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8 姜子青;曲财亭;刘新民;;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之一[J];环境保护;1992年01期

9 罗建玲;王青;;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陕西省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年04期

10 张坤,赵峰;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J];环境科学动态;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盖凯程;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钟世坚;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住宅改造策略——以夏热冬冷地区旧住宅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钱之佳;萧玲;;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小娟;高敏华;郭兴芬;;库尔勒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5 苏美岩;;生态安全意识及其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6 王一;张法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观光旅游农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7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丁锐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9 李天星;;浅析实现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精神[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10 李天星;;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丽;;地理决策需慎重——关于新疆大开发[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狄乾斌;韩增林;;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邱正文;;论环境权的不平等性及其克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白廷举;;法治——生态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律制度选择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亚军;航运中心建设中涉港行业资金投入分配及其效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吕当振;O_2/CO_2燃烧方式下煤中S析出行为及其与C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余晓娟;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王芸;中国碳交易现状与实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汝秋实;约翰·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刘晓文;方晓航;于锡军;张晓芒;李光东;关群顺;;珠海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2 王国刚;杨德刚;乔旭宁;杨莉;唐宏;;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3 李瑞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鹤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4 杨峰;孙世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判及实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5 胡春;论可持续发展中市场机制的作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李雪峰;;创新、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荷兰经验[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7 方一平,陈国阶;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5期

8 谢涤非,刘顺会,李海浩,胡韧,林秋奇;广州城市生态环境变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1期

9 袁远,海热提,马映军;新疆绿洲环境容量计算[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10 任保平;陈丹丹;;西部经济和生态环境互动模式:产业互动视角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环境规划院 王金南;[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陈克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英;新型工业化战略与新疆工业可持续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2 巩勇;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3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张兆义;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工业化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米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集聚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范云芳;要素集聚、国际分工与中国的比较优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榴艳;新疆绿洲发生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宋先松;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奇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陈琦;环境管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叔鹰;西北大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王晓春,李杰,张相敏;植树造林,改善我区生态环境[J];天中学刊;2000年02期

3 蔡平;陕西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初探[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尚绪成,薛铁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0年02期

5 ;开创怀柔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J];中国投资;2000年09期

6 综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标[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1期

7 马忠臣 ,李克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河南林业;2000年02期

8 赵学富 ,卫发兴 ,刘辉;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2000年03期

9 翁友恒;;福建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途径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0年01期

10 张晓;;切莫变西部大开发为生态环境大破坏[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中 杨富伟 唐宪;[N];金融时报;2005年

2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N];科技日报;2002年

3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友;[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N];农民日报;2001年

6 张宝文;[N];人民日报;2001年

7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N];四川日报;2000年

8 ;[N];陕西科技报;2001年

9 丹增;[N];西藏日报;2000年

10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杰;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畅;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贺宗凯;绵竹沿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肖雁;基于生态认证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欣欣;保定城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芙梅;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建宁;我国西部12省市生态环境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娜;长春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韩艳丽;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剑;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南疆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3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