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红星,刘昌明,丰华丽;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2 唐克旺,王浩,王研;生态环境需水分类体系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3年05期
3 王西琴,刘昌明,杨志峰;生态及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与前瞻[J];水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4 丰华丽,夏军,占车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现状和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5 宋兰兰,陆桂华;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成;淮河流域贝类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与水污染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魏国;何俊仕;武立强;;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刘桂民,王根绪;我国干旱区生态需水若干问题评述[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4 贺丽媛;夏军;张利平;;水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1期
5 丰华丽,夏军,占车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现状和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6 高艳红,陈玉春,吕世华;水分胁迫对绿洲影响的数值模拟[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7 汤洁,佘孝云,林年丰,麻素挺;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8 严登华,王浩,王建华,何岩,邓伟,翟金良;国际水文计划发展与中国水资源研究体系构建[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9 刘苏峡;莫兴国;夏军;刘昌明;林忠辉;门宝辉;吉利娜;;用斜率和曲率湿周法推求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比较[J];地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李九一;李丽娟;姜德娟;杨俊伟;;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及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元波;梅亚东;;武汉市生态环境需水初步研究[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刘俊勇;陈军;英晓明;;水利工程中的渗流与生态[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曹明明;雷敏;;陕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李云开;杨培岭;;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策略[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钟华平;王建生;徐澎波;耿雷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李云开;杨培岭;任树梅;许廷武;;水资源论证中河流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理论方法研究[A];第4届流域管理和城市供水国际会议论文集(A)[C];2004年
7 陈洋波;李长兴;冯智瑶;曾碧球;;城市水系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8 王士武;叶舟;刘红;郑世宗;;小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用水量损益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顾世祥;何大明;李远华;崔远来;;元江-红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江建华;;苏南河网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仁良;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的机理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宏江;跨流域调水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延军平;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4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徐志侠;河道与湖泊生态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宋兰兰;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曲炜;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苏飞;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模式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游进军;水资源系统模拟理论与实践[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乔云峰;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敏;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需水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研究——以延河流域为例[D];西北大学;2003年
2 卞戈亚;南方地区河流系统生态需水量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3 吴胜德;延河流域水保减沙效益及对水库设计的影响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4 莫淑红;引湑济黑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清华;植被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莉;平原河网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李萃青;FILTER系统运行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曾畅云;水环境安全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丽;黑河流域下游生态需水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熊伟;黑河流域中西部子水系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军;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2 姜德娟,王会肖,李丽娟;生态环境需水量分类及计算方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3 李丽娟,郑红星;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4 石伟,王光谦;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5 丰华丽,王超,李剑超;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量估算原则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1期
6 贾宝全,许英勤;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1998年02期
7 丰华丽,王超,李剑超;河流生态与环境用水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丰华丽,王超,李勇;流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年01期
9 王西琴,刘昌明,杨志峰;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确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Ⅰ)——理论[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10 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丰华丽;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西根嘎;兰鑫;;浅论甘孜藏族自治州环保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2 王莹莹;;打破“水困局” 六城市市民力挺中水推广[J];中国减灾;2011年17期
3 赵光洲;徐海涛;;云南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年07期
4 姚志春;安琪;;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冲突与协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4期
5 安梅梅;龚新蜀;;新疆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新疆财经;2011年04期
6 邵燕华;;构建宜人的城市水环境[J];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元波;梅亚东;;武汉市生态环境需水初步研究[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平;;我国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刘婴谷;;城市用水投资与节水装备市场[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仁海;胡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与投资机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韩雁;许士国;;基于遗传算法多变量灰色模型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魏国;;生态环境需水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许耀;;试论生态协谐原理与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黄玉英;商思臣;;新疆地热能源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薛小杰;黄强;惠泱河;蒋晓辉;;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研究[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10 刘育明;;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系统演化的驱动力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尚丽;[N];大同日报;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N];西安日报;2010年
3 左其亭 梁静静(郑州大学);[N];中国水利报;2011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王学鹏 通讯员 张雪原;[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YMG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颜环政;[N];烟台日报;2010年
6 粤水婷;[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金凤君;[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8 孙方凯;[N];中国水利报;2002年
9 王立彬;[N];中国水利报;2000年
10 记者 徐行翔;[N];嘉兴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渠俊峰;煤矿区水土资源配置型复垦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孙爱军;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工业用水技术效率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聂春霞;新疆城市化道路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左伟;基于RS、GIS和Models的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沈利娜;广西果化石漠化监测区岩溶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6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娜;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孝肖;贵州省金融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3 罗光斌;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丽平;北京市城市化对城市用水影响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俊;深圳市城市用水供需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李欣苗;福地湖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7 周玉民;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矿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温阳;城市安全、高效用水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窦浩;陕西省城市用水现状分析与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超;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