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本文关键词:新疆特克斯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2011年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杜文艳 杜文静
【摘要】:正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种质基因较为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青海湖又被评为我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可是,近几十年来,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湖面面积逐渐缩小。据资料统计,自1959年至2004年的45年间,青海湖水位从海拔3196.55m降至3192.77m,蓄水量由869.3亿m~3降至690.7亿m~3,湖面面积由原来的4548.3km~2缩小到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
【分类号】:D922.68;D927
【正文快照】:
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种质基因较为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青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厚福;;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确立——扩大“合法权益”的范围还是确立自然物的原告资格[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温志勇;;浅析公众参与环境决策[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孟婵娟;;试论我国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邸永召;;排污权交易及其配套制度思考[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陈真亮;;我国自然保护的规范和政策[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伟芳;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夏凌;环境法的法典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任庆;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治礼;室内装修污染的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京星;环境税收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彭婷;论能源法律体系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薛洪涛;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能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5 齐海英;国际水道利用与保护的法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D];外交学院;2007年
6 杨薇;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孙哲君;论环境法主体的扩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阳;环境标准制定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史玉成;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祖群,杨新军,赵荣;国家风景名胜区景观遗产的三维培育研究——以青海湖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育军;李小雁;;生态水力半径法改进及其在青海湖流域的应用[J];科技导报;2011年17期
2 ;改进生态水利半径法可有效计算河流生态需水[J];科技传播;2011年14期
3 卢莎;高栗;石昌智;刘颖辉;杨冰;曾向农;;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生态需水:维系河流健康的保障[J];科技导报;2011年17期
5 徐堃;田义文;;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探析[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6 封玲;汪希成;;基于MOD系统的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演变与重建研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7 王璐;刘新平;;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响应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8 王璐;刘新平;吴世新;;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翟红娟;邱凉;;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10 才保;;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草原荒漠化的驱动分析[J];草业与畜牧;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艳;杜文静;;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2 马育军;李小雁;;青海湖流域典型河谷灌丛生态水文过程及其水分收支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朱延龙;王芳;;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特点及水文生态响应[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乃昂;杨萍;程弘毅;李卓仑;董春雨;;青海湖水面波动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杨平富;;漳河水库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冯宗炜;冯兆忠;;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龚文峰;王笑峰;;基于RS、GIS的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空间分异特征的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李广英;赵生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朱辉;;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周筠珺;;青海湖流域雷暴气候特征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矣顺文 潘泉;[N];玉溪日报;2010年
2 记者 康维海;[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林有珠;[N];海南报;2010年
4 记者 解丽娜;[N];青海日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赵小鹏;[N];人民政协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安世远 通讯员 夏连琪;[N];中国环境报;2011年
7 顾玲;[N];西部时报;2011年
8 记者 王志庆 通讯员 宋吉福 朵国忠;[N];祁连山报;2011年
9 何伟;[N];西部时报;2011年
10 唐仲蔚;[N];中国旅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岳坦;青海湖流域河岸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退化机理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丽;绿洲农业开发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白龙飞;当代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变迁与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生;青海湖流域乡域尺度生态补偿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育蕾;青海湖流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真鲜;新疆特克斯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何静;惠州东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陈兴芳;基于USLE模型的青海湖流域土壤侵蚀现状评价[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婷婷;基于GIS的青海湖流域LUC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汤传勇;基于数字流域的左江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祁永发;20年来青海湖流域湿地变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志军;基于遥感技术的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晓琴;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特克斯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