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发布时间:2016-11-20 09:51

  本文关键词:概念辨析与实证:脆弱生态环境与退化生态环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红壤胶体界面五氯酚还原转化活性研究

王旭刚  李芳柏  

【摘要】:采用沉降分离法提取第四纪红土红壤、玄武岩赤红壤表层土壤胶体,并用西林瓶+摇床的反应体系研究其对五氯酚的还原转化效果,及添加草酸和Fe2+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测定了反应体系中铁离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红壤胶体对五氯酚有一定的还原转化效果,玄武岩赤红壤胶体对PCP的还原转化效果略高于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有机质在一定程度上妨碍PCP的还原转化。添加1.0 mmol·L-1草酸可以使五氯酚的转化速率提高1.35倍,半衰期减少5.63天;直接添加1.0 mmol·L-1Fe2+可使五氯酚转化速率提高8.09倍,半衰期减少19.2天。土壤对PCP的还原转化效果和土壤中铁氧化物形态及其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联系。对PCP转化过程铁的价态及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与溶液中的Fe2+浓度相比,0.5 mol·L-1 HCI提取的Fe2+浓度与还原速率的相关关系更显著。

【作者单位】:
【分类号】:X53
【正文快照】:

五氯酚及其钠盐在我国长期用于消灭稻田内寄生血吸虫的钉螺,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环境上的问 题,尤其是对地下水的污染严重。五氯酚不易被氧化,难于水解,挥发性低,难以通过空气迁移。 这也是我国红壤资源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五氯酚有蓄积作用,在高有机质含量的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子同,杨德涌,黄成敏;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土壤发生研究 Ⅱ.铁氧化物特征[J];土壤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风亭,刘纪远,庄大方,胡云锋;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2 汤艳杰,贾建业,谢先德;铁锰氧化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3 温远光,刘世荣,陈放;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与可持续经营[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丁振华,王文华,瞿丽雅,汤庆合,刘彩娥,程金平,胡卫萱;贵州万山汞矿区汞的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5 曹建劲;地气测量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湖南地质;2001年02期

6 陈勇,王亚丽;我国东南丘陵区水土保持技术措施[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周生路,陆春锋,万红友;苏南菜地土壤酸化特点及成因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田亚平;邓运员;;概念辨析与实证:脆弱生态环境与退化生态环境[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9 丁振华,冯俊明;氧化铁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其表面特征[J];矿物学报;2000年04期

10 骆土寿,刘伟钦,尹光天,罗瑞强,李意德,陈德祥;顺德森林改造区不同林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建劲;胡瑞忠;刘燊;谢桂青;;粤西河台金矿床气体中微粒无机阴离子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艳杰;铁锰氧化物界面反应研究及其环境矿物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2 申俊峰;粉煤灰、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改良砂质贫瘠土壤植树种草的研究——以内蒙古包头试验区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杨一松;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模式与水土流失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程金平;环境汞污染对大鼠脑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5 张鑫;安徽铜陵矿区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田昆;云南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退化过程及驱动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04年

7 李静;重金属和氟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健康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徐金鸿;粤西新生代红土组分特征与定量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杨蕾;珠江磨刀门河口的沉积化学环境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10 王旭刚;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英;太白山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曹尧东;丘陵红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空间变化规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马媛;干旱区土壤肥力变异规律研究——以阜康地区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4 刘英华;成都平原区土壤质量时空变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5 何鑫;成都平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与空间变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梦云;半干旱山区植被恢复中的土壤质量演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孙莉宁;基于WARMF模型的流域非点源污染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张黎明;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及相关因子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鹏;贵州典型矿区环境中汞的污染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杨艳;成都平原土壤酸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同明,陈文寄,徐行,李大明,樊利民,李齐,文思郁,王昕;雷琼地区第四纪地磁极性年表——火山岩钾-氩年龄及古地磁学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5期

2 冯锦江,胡碧茹;琼北第四纪玄武岩化学风化速率的初步研究[J];地质科学;1992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皇曌;何松波;乔瑞平;孙承林;陈东;李悦;;五氯酚催化湿式氧化降解反应及动力学研究[J];环境化学;2011年07期

2 宋志慧;王庆伟;杨鲁娜;丛林;;三苯基锡和五氯酚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作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3 曹世晖;;超声波-铁粉协同降解五氯酚[J];化工环保;2011年04期

4 汪星星;李杰;鲁娜;吴彦;;双介质阻挡放电法再生吸附五氯酚的活性炭[J];化工环保;2011年02期

5 邓肇清;;化学与农业——讲授《农用化学》的几点体会[J];西昌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6 王齐;周德全;刘英杰;王博轶;孙吉雄;;中水绿地灌溉对地下水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1年07期

7 张莉;张永涛;桂建业;左海英;李晓亚;;水中氯代酸性除草剂衍生气相色谱法主要要素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8 黄玉芬;曾芳;王荣辉;欧俊;许桂芝;刘忠珍;;土壤中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袁颖红;樊后保;李燕燕;刘文飞;廖迎春;沈芳芳;黄荣珍;;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和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刚;李芳柏;;红壤胶体界面五氯酚还原转化活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舒雅;李金花;余宇燕;庄惠生;;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五氯酚[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龙叶;李金春子;;Fenton试剂法快速降解土壤中五氯酚[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苏福海;张盼;;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痕量五氯酚[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5 李连元;李淑敏;鄂学礼;吴志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水中五氯酚[A];第七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国兰;朱瑞芝;;污水中氯酚的测定[A];天津市第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7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吴庭年;王志伟;陈圣凡;;线性扫描伏安法分析量测水中微量氯酚化合物[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马爱军;何任红;;土壤胶体对含水砂层中草萘胺迁移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耿芳宋;王秀丽;童家明;刘宏明;;五氯酚对人胎盘碱性磷酸酶抑制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N];农资导报;2008年

2 李春来;[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李春来;[N];农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危丽琼 冯威力;[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记者  芦燕娟;[N];济南日报;2006年

6 吕纪增;[N];云南科技报;2006年

7 王玉堂;[N];山东科技报;2007年

8 ;[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薛玉华;[N];湖北科技报;2006年

10 刘莉;[N];中国特产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刚;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赵振华;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磷酸对BSA和酶在土壤胶体、矿物表面的吸附及活性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3 刘希涛;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微波再生方法与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今;人工湿地与城市水体中生物膜特性及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5 马爱军;水溶性有机物和土壤胶体对草萘胺环境行为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蒋晓云;几种污染环境下五氯酚的微生物修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陈华林;沉积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不可逆吸附行为[D];浙江大学;2003年

8 蓝惠霞;微好氧颗粒污泥同时好氧—厌氧降解废水中五氯酚(PCP)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松林;超声处理垃圾渗沥液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商书波;包气带中的土壤可移动胶体及对重金属迁移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磊辉;耐重金属细菌对土壤胶体矿物体系表面特性及铜和镉离子吸附解吸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谢朝阳;耐重金属细菌对土壤胶体矿物体系吸附铜和镉离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解明媛;五氯酚的臭氧化及催化臭氧化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金花;环境激素中酚类化合物的监测分析新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5 王利妮;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厌氧处理含五氯酚废水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薛建良;五氯酚的厌氧生物降解特性及对系统的反馈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任艳红;降解五氯酚厌氧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分子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魏凌云;红壤不同活性颗粒对酸性磷酸酶吸附—解吸及活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温华;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矿质胶体对镉的吸持特征与胶体-镉复合迁移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陈洋;白腐真菌处理堆肥中五氯酚和Pb污染[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概念辨析与实证:脆弱生态环境与退化生态环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3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