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

发布时间:2016-11-25 19:15

  本文关键词: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文: (2497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以1977、1990、2000及2005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RS、GIS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水平上,28年来研究区景观格局趋于破碎,景观结构更加复杂并向异质化发展;各生境中,以石嘴山、桃司兔、千里山与乌达种群的景观格局较为破碎,景观构成向多样性与复杂化发展,乌家庙、棋盘井与海南种群中景观受损程度相对较小,景观中有连通度极高的优势斑块类型存在;各景观中,四合木是研究区的基质景观,但其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空间分布趋于分散,而工矿及城镇用地、耕地与林地、沙地、其他植被则大幅增长、连片延续发展,在景观中的影响程度逐渐加大。工矿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的土地沙化是四合木减少及其分布区景观格局变化的直接原因。

服务

E-mail Alert

RSS

收稿日期: 2008-06-21      出版日期: 2009-07-25

基金资助: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1102060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9026)资助

作者简介: 甄江红(1970-),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区域地理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E-mail:zhenjianghong@sina.com.

引用本文:   

甄江红, 苏根成, 张 靖, 周瑞平. 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 地理研究, 2009, 28(4): 1031-1039.
ZHEN Jiang-hong, SU Gen-cheng, ZHANG Jing, ZHOU Rui-pi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distribution region of endemic species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on Ordos Plateau.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28(4): 1031-1039.

链接本文:  

     或     


[1] 马毓泉,张寿洲.四合木系统地位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90,28(2):89~95.

[2] 赵一之,雍世鹏.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对策的初步探讨.见:草原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811~820.

[3] 张云飞.濒危植物四合木生境破碎化过程中种群动态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3~10,31~36.

[4] 智颖飙.四合木异地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15.

[5] Ge X J,Yu Y,Zhao N X.Gentic variation in the endangered Inner Mongolia endemic shrub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Zygophyllaceae).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3,111(3):427~434.

[6] Karelva P,Wennergren U.Connecting landscape patterns to ecosystem and population processes.Nature,1995,37(3):299~302.

[7] 甄江红,刘果厚.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433~440.

[8] 张云飞,杨持,陈家宽.四合木分布区景观结构时空变化分析.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19(1):25~30.

[9] Pickett S T A,White P S.The Ecology of Natural Disturbance and Patch Dynamics.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85.100~115.

[10] Graham R L,Hunsaker C T, O’Neill R V, et al.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t the regional scale.Ecol.Appl. ,1991,1:196~206.

[11] Pulliam H R,Dunning J B,Liu J.Population dynamics in complex landscapes:A case study.Ecol.Appl. ,1992,2:165~177.

[12] 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21~125.

[13] 张飞,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孔祥德,等.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资源科学,2006,28(6):167~174.

[14] 曹宇,欧阳华,肖笃宁,等.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地理研究,2005,24(1):131~139.

[15] 吴波,慈龙骏.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生态学报,2001,21(2):191~196.

[16] 杨持,王迎春,刘强,等.四合木保护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8~94,97~99.

[17] 杨持,智颖飙,征荣.四合木种群的生态适应性.生态学报,2006,26(1):91~96.

[18] 刘果厚,周世权,张力,等.内蒙古特有植物四合木生态环境及濒危原因的研究.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3,15(1):44~49.

[19] 贾玉华,刘果厚,周峰冬,等.四合木扦插繁殖的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27(2):71~74.

[20] 徐庆,郭泉水,刘世荣,等. 濒危植物四合木结实特性与植株年龄和生境关系的研究.林业科学,2003,39(6):26~32.

[2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2] 康相武,马欣,吴绍洪.基于景观格局的区域沙漠化程度评价模型构建.地理研究,2007,6(2):297~304.

[23] 全斌,朱鹤健,孙文君.基于遥感的厦门市景观生态环境格局定量分析研究.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3):275~279.

[24] 丁圣彦,张明亮.1988-2002年开封市景观动态变化.地理研究,2005,24(1):28~37.

[25] 何剑锋,庄大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时空动态格局及其环境效应.地理研究,2006,25(3):388~396.

[1] 廖顺宝, 秦耀辰. 草地理论载畜量调查数据空间化方法及应用[J]. 地理研究, 2014, 33(1): 179-190.

[2] 白军红, 房静思, 黄来斌, 邓伟, 李爱农, 孔博. 白洋淀湖沼湿地系统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研究, 2013, 32(9): 1634-1644.

[3] 李旭东. 贵州乌蒙山区资源相对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J]. 地理研究, 2013, 32(2): 233-244.

[4] 刘斌涛, 陶和平, 宋春风, 郭兵, 史展, 张超, 孔博, 何兵. 1960-2009年中国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J]. 地理研究, 2013, 32(2): 245-256.

[5] 戴君虎, 王红丽, 王焕炯, 刘亚辰, 邵力阳. 六盘山景观格局及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3, 32(12): 2222-2232.

[6] 李运刚, 胡金明, 何大明, 柳江. 1960-2007年红河流域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变化及其影响[J]. 地理研究, 2013, 32(1): 64-72.

[7] 乔家君, 吴娜琳, 李德洗. 河南省农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环境[J]. 地理研究, 2012, 31(9): 1598-1610.

[8] 潘竟虎, 苏有才, 黄永生, 刘晓. 近3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 地理研究, 2012, 31(9): 1631-1639.

[9] 周年兴, 黄震方, 蒋铭萍, 梁艳艳. 庐山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2, 31(7): 1224-1232.

[10] 王丽, 曾辉. 深圳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成因及其景观格局效应[J]. 地理研究, 2012, 31(5): 853-862.

[11] 满苏尔·沙比提, 娜斯曼·那斯尔丁, 陆吐布拉·依明. 南疆近60年来风灾天气及灾度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2, 31(5): 803-810.

[12] 郭怀成, 都小尚, 刘永, 周丰, 何成杰.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区域规划环评方法[J]. 地理研究, 2011, 30(9): 1713-1724.

[13] 陈明辉, 陈颖彪, 郭冠华, 冯志新. 东莞市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研究, 2011, 30(8): 1431-1438.

[14] 尹义星, 许有鹏, 陈莹. 太湖流域典型区50年代以来极值水位时空变化[J]. 地理研究, 2011, 30(6): 1077-1088.

[15] 王行风, 汪云甲, 马晓黎, 陈明. 煤矿区景观演变的生态累积效应——以山西省潞安矿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5): 879-892.


  本文关键词: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2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