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燃煤锅炉绿色低碳发展
本文关键词:低碳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湖南省发改委印发《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六大产业领域。推动生物能源、新能源、燃煤发电绿色低碳发展。详情如下: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湘发改高技〔2017〕74号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经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1月23日
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经济的关键。为加快发展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十二五”以来,全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的发展态势,增加值年均增长17.4%,2015年实现增加值3335.3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1.5%,成为支撑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1、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新突破,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获国家科技奖励107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9件,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国第11位。“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高铁牵引系统、炭/炭刹车材料等重大成果国际领先。IGBT芯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增材制造装备等产品实现重大突破。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加快融合和渗透,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智能制造、基因检测、现代中药、北斗导航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全国制造和应用示范中心。
2、市场主体加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优势逐步增强。全省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2500家,企业平均产值达5.03亿元。骨干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产值过亿元企业超过1110家,增加值和利税额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比重均为97%左右;过10亿元企业达73家,增加值和利税额占比均达60%以上。其中,三一集团、中联重科、中车株机等发展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隆平高科、博云新材、长城信息、杉杉新材等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湘电集团、时代新材、蓝思科技、中南传媒、永清环保、力合科技等成为行业龙头。
3、集聚态势初步形成,特色优势逐渐凸显。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主要集聚区,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4%,其中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55%。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打造了从整机、核心零部件到配套设施和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长沙市智能成套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了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智能建筑机械成套装备和智能车间与自动化生产线产业体系。株洲市、湘潭市风电装备制造业构建了从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到整机系统集成的产业体系。以广电、出版、动漫、娱乐、创意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湘军品牌集群稳步崛起,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湘南地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全省比重均为21%左右,逐渐形成了生物育种、生物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特色集群。
4、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通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一批骨干和优势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市场,产业向海外拓展。中车株机公司动车组整车打入欧洲市场,在马来西亚建立了我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海外制造基地,打破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高端市场被欧美垄断的局面。三一集团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有力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改写了该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中车时代电气依托车载电气系统集成优势,通过收购海工巨头SMD公司,,积极打造陆海两栖产业集群的新格局。隆平高科发挥育种技术优势,积极推进杂交水稻国际化布局,在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和育种基地,在壮大产业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二)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以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跨界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构。基因组学、增材制造、超材料、低碳技术、数字创意等前沿技术群体性突破,推动了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同时,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产业分工格局、能源资源版图正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新兴经济体同构竞争,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竞争的主战场。
从国内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的全面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更大发展空间。但同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的作用更加凸显,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省内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5到10年,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期。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将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重点突出“三个着力”,推进建设“四大体系”和“五大基地”。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现有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新业态的培育和新模式的推广。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需要找准战略定位,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和新引擎。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大机遇,按照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总体要求,以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为目标,建立面向国际国内的创新网络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加快壮大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产业集群,引领全省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根本性转变,为建设创新型湖南和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开放融合。进一步突出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人才、技术、资金供给质量,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体制机制。加快理念创新,以更包容的方式高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优势产业领域的技术和标准应用,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全球配置。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强潜在需求侧政策引导,推进新产品新服务应用示范,培育和带动新消费新业态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重点突破、多点支撑。科学把握地域特征、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重点区域、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突出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特色发展,实现多点支撑。突出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实现产业整体协同发展。
集聚集约、梯次推进。积极构筑更高层次的基础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融合集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产业链创新协同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群,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创新经济集群发展的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
——引领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6%,增加值超过7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6%,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达到15%。
——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形成。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策源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统筹协调、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涌现一批创新活跃、潜力广阔的中小微企业。搭建一批公共平台,产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三、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六大产业领域,加快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一)高端装备。
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应用和产业化。重点发展轨道交通、高端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制药机械、增材制造、海洋工程、高端农业机械等产业,推动高端装备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核心技术装备的性能、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增强高端装备基础制造能力。着力提升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质量,强化基础支撑。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系统。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重点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和推广精密、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机床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发展与主机技术水平相匹配的专业化、规模化配套企业,提升基础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及关键系统的配套能力。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和信息安全系统,推动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
本文关键词:低碳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