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三维钛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4:09

  本文关键词:三维钛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中酚类有机物的去除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因绿色清洁、处理效果好、可控性强而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三维多孔钛基掺硼金刚石薄(3D-Ti/BDD)电极不仅结合了平板BDD电极的电化学窗口宽、背景电流低等优点,而且三维结构的钛基体能够为电化学反应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快的电子传递速率。本文选择三维多孔Ti/BDD电极作为阳极对不同结构的酚类有机物进行电催化氧化的研究,使用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测试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与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辅助电极(Ti/RuO2-TiO2-SnO2电极)在多孔Ti/BDD电极氧化降解含氯有机物过程中的作用。1)通过对比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在多孔Ti/BDD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根据氧化峰电流的大小判断有机物在BDD电极上的反应活性大小顺序依次是: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经12 h电解后,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的去除率大小顺序是: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进一步验证了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与反应活性的关系,其中羟基属于邻对位活化定位基,具有活化苯环的作用;而在间位上的羟基使苯环钝化,亲电取代反应速率减慢。2)通过多孔Ti/BDD电极电催化氧化不同取代基的对位取代酚,当反应进行8 h后,有机物转化率与COD去除率变化趋势一致,大小顺序依次是对氨基苯酚对苯二酚苯酚对氯苯酚对硝基酚。表明BDD电极降解酚类有机物与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有关,取代基的供电性越强,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越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3)多孔Ti/BDD电极电催化氧化不同染料有机物,实验结果是有机物的COD去除率的大小顺序是臧红T亚甲基蓝二甲酚橙茜素红,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进一步证明了发色基团相对COD具有更快的去除速率,说明电极降解染料有机物时先将发色基团氧化,形成无色的中间体,最后被矿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另外脱色率和转化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电催化氧化染料有机物与发色基团结构有关,发色基团结构越稳定,脱色率和转化率越低。4)比较对氯苯酚在单室和双室电解槽体系中的降解效果,结果是在单室电解槽体系、双室电解槽体系中阳极室和阴极室电解12 h后,COD去除率分别为87.8%、71.5%、0%,有机物转化率分别为95.8%、84.4%、35.4%。说明单室电解槽比双室电解槽中阳极室的降解效果好,双室电解槽的阴极室上发生还原生成了苯酚。5)使用Uv-Vis光谱和离子计分析对氯苯酚在单室和双室电解槽体系中的脱氯过程,结果表明单室电解槽和双室电解槽中阳极室的对氯苯酚脱去氯,均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ClO-,浓度是双室电解槽中阳极室大于单室电解槽;阴极室中脱去的氯主要是以Cl-形式存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在双室电解槽中阳极室和阴极室的中间产物,其中阳极室的中间产物主要有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邻苯醌,对苯醌,富马酸等,阴极室的中间产物是苯酚,并根据产物推断降解路径。
【关键词】:多孔钛基体 BDD电极 酚类有机物 电化学氧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O646.5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30
  • 1.1 酚类有机废水处理技术12-15
  • 1.1.1 酚类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12
  • 1.1.2 处理酚类有机废水研究现状12-13
  • 1.1.3 高级氧化技术13-15
  • 1.2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酚类有机废水15-18
  • 1.2.1 阳极氧化技术16-17
  • 1.2.2 阴极还原技术17-18
  • 1.2.3 阴阳两极协同作用降解技术18
  • 1.3 电极材料18-21
  • 1.3.1 金属电极18-19
  • 1.3.2 石墨电极19
  • 1.3.3 活性炭纤维电极19
  • 1.3.4 金属氧化物阳极19
  • 1.3.5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19-20
  • 1.3.6 多孔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20-21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1-22
  • 1.4.1 问题的提出21-22
  • 1.4.2 目的及意义22
  • 1.5 论文的内容和创新点22-23
  • 1.5.1 研究内容22
  • 1.5.2 创新点22-23
  • 参考文献23-30
  • 第2章 分析测试方法30-39
  • 2.1 引言30
  • 2.2 测试方法30-36
  • 2.2.1 化学需氧量的测试方法30-31
  • 2.2.2 高效液相色谱法31-32
  • 2.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32-33
  • 2.2.4 电极的制备33-36
  • 2.3 本章小结36-38
  • 参考文献38-39
  • 第3章 多孔Ti/BDD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酚类有机物39-54
  • 3.1 引言39
  • 3.2 实验部分39-41
  • 3.2.1 试剂与仪器39-41
  • 3.2.2 电化学氧化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41
  • 3.2.3 电化学氧化不同对位取代基苯酚类有机物41
  • 3.2.4 电化学氧化染料有机物(二甲酚橙、臧红T、茜素红、亚甲基蓝)41
  • 3.3 结果与讨论41-50
  • 3.3.1 邻、间、对苯二酚在 3D-Ti/BD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41-43
  • 3.3.2 不同对位取代酚在 3D-Ti/BD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43-46
  • 3.3.3 染料有机物在 3D-Ti/BD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46-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参考文献52-54
  • 第4章 离子交换膜对 4-氯苯酚电催化氧化过程的影响54-68
  • 4.1 引言54-55
  • 4.2 实验部分55-57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55-56
  • 4.2.2 实验装置56
  • 4.2.3 对氯苯酚在有无隔膜电解槽体系下的电氧化行为56
  • 4.2.4 对氯苯酚的脱氯过程56-57
  • 4.2.5 阳极氧化和阴极还原反应的机理57
  • 4.3 结果与讨论57-64
  • 4.3.1 对氯苯酚在有无隔膜电解槽体系下的电氧化行为57-58
  • 4.3.2 单室和双室电解槽体系降解对氯苯酚58-60
  • 4.3.3 对氯苯酚的脱氯过程60-61
  • 4.3.4 对氯苯酚的阴极还原61-62
  • 4.3.5 对氯苯酚的阳极氧化62-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参考文献65-68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68-71
  • 5.1 结论68-69
  • 5.2 建议69-7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大锦,左以专;高硫高砷金精矿电化学氧化机理研究[J];黄金;2000年11期

2 李天成,朴香兰,朱慎林;电化学氧化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4年04期

3 邵群;;添加剂对煤电化学氧化工艺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8期

4 薛斌;孙俭;王建雅;王冰;白晓琳;;电化学氧化降解氯嘧璜隆[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李隆峰;;黄药电化学氧化的原理及应用[J];有色金属;1979年02期

6 李隆峰;;黄药电化学氧化的原理及应用[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79年02期

7 钟琼仪;;铜电化学氧化着色技术及其机理[J];电镀与涂饰;1984年03期

8 卢维昌;;钒对焙烧碳电极电化学氧化的催化作用[J];化工冶金;1986年01期

9 郭鹤桐,唐致远,刘昭林;煤电化学氧化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10 吴锡尊;宋朝杰;张文智;;胆固醇电化学氧化反应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寒霜;吕保樱;赵国华;;水热电化学氧化方法降解高浓度全氟辛酸污染物[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吴捷;陈璐;张道斌;张晖;;响应面法分析水中四环素的电化学氧化过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顾彬;王雅琼;丁蕴琪;许文林;;不同钛基金属氧化物电极电化学氧化苯酚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4 邢海青;马辉;张振涛;甘学英;王雷;白杨;;Ag(Ⅱ)间接电化学氧化处理树脂技术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5 林海波;刘小波;孙智权;张恒彬;;不同电极材料电化学生成羟基自由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孙杰娟;吴怡;宋俊峰;;盐酸氨溴索的电化学氧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谭超;李义久;;二氧化钛纳米管负载二氧化铅高催化活性DSA电极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崔磊;匡飞;刘朝;;电化学氧化脱硫技术研究[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9 王雅琼;周涛林;陈昌平;许文林;;硫酸介质中影响Cr~(3+)电化学氧化过程瞬时电流效率的因素[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邢海青;马辉;张振涛;甘学英;王雷;白杨;;Ag(Ⅱ)间接电化学氧化处理TBP技术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盛贵尚;掺硼金刚石电极电化学氧化晚期垃圾渗滤液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韩卫清;电化学氧化法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魏琳;工业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处理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马香娟;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行为与降解机理[D];浙江大学;2013年

5 陈金銮;氨氮的电化学氧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冯加民;硫脲电化学氧化中的物种分析和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程子洪;电化学处理焦油深加工废水资源化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哲;多孔钛基体二氧化铅管式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施颖;接枝丙纶非织造布在吸附分离和电化学氧化处理模拟染料废水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蒋朦;电化学体系中羟基自由基的检测及生成规律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郭平君;联合氧化法消减印刷擦版废液COD_(cr)的新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李欢;电化学氧化降解纤维素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吴静;电化学氧化结合水吸收去除苯乙烯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7 周明明;电化学氧化去除氨氮的机理及其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8 鲍晓杰;基于羟基自由基的食品净化技术及装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周家中;电化学氧化降解甲硝唑和肉桂酸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10 陈荣玲;三维钛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三维钛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降解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6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