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中德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和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5:10

  本文关键词:中德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和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签署的《巴黎协议》要求全球的升温幅度被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要求所有国家都投入到节能减排之中,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更应注重碳减排。随着中国与德国双边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以及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测算中德贸易中各部门隐含碳的排放并且研究影响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对于我国减少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和隐含碳的研究现状,将投入产出法确定为隐含碳测算分析的主要方法,并且介绍了中德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贸易结构的变化。然后,根据中德投入产出表、碳排放数据、进出口金额和价格指数等数据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在考虑了技术异质性和可比价性的前提下,计算了1995年到2009年中德贸易中隐含碳的排量。结果表明测算期间中德贸易隐含碳总量的变化与进出口金额的变化都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中国是一个隐含碳的净出口大国,中国向德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要远远高于进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并且隐含碳的排放主要集中于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等贸易量和碳排放系数均很高的产业。然后,本文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从技术、结构和规模三个方面来对中德贸易中隐含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其中贸易规模的增加是导致隐含碳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技术效应能够抑制隐含碳的增长,而结构效应对于隐含碳的影响作用不太明显,不同部门的结构效应有正有负。最后,文章根据前文的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减少中德贸易中的隐含碳,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隐含碳 投入产出模型 中德贸易 结构分解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75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的研究现状11-13
  • 1.2.2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13-14
  • 1.2.3 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14-15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15-16
  • 1.3.1 研究方法15
  • 1.3.2 研究思路15-16
  • 1.4 创新点16-17
  • 第2章 中德贸易的发展与贸易结构的变化17-21
  • 2.1 中德贸易的发展历程17-19
  • 2.1.1 建国前的中德贸易17
  • 2.1.2 1949年到1972年的中德贸易17
  • 2.1.3 1972年到2001年的中德贸易17-18
  • 2.1.4 2001年到2008年的中德贸易18
  • 2.1.5 2008年以来的中德贸易发展18-19
  • 2.2 中德贸易结构的变化19-21
  • 第3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与数据处理21-26
  • 3.1 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21-23
  • 3.1.1 投入产出法的产生与发展21
  • 3.1.2 投入产出模型的介绍21-23
  • 3.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23-26
  • 3.2.1 数据来源23
  • 3.2.2 行业的分类与整合23-24
  • 3.2.3 价格因素与技术异质性24-26
  • 第4章 中德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的测算以及分析26-33
  • 4.1 中国对德国的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26-28
  • 4.1.1 从整体层面分析26
  • 4.1.2 从部门层面分析26-28
  • 4.2 中国对德国的进口贸易中的隐含碳28-30
  • 4.2.1 从整体层面分析28
  • 4.2.2 从部门层面分析28-30
  • 4.3 中德隐含碳排放净出口的计算结果分析30-33
  • 第5章 中德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33-42
  • 5.1 结构分解模型的构建33-35
  • 5.2 中国对德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35-38
  • 5.2.1 从整体层面分析35-36
  • 5.2.2 从部门层面分析36-38
  • 5.3 中国对德国进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38-42
  • 5.3.1 从整体层面分析38-39
  • 5.3.2 从部门层面分析39-42
  • 第6章 对策建议42-46
  • 6.1 扩大内需,减少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42-43
  • 6.2 优化中德贸易结构43-44
  • 6.2.1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43-44
  • 6.2.2 优化进口贸易结构44
  • 6.3 推动技术进步,优化能源结构44-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恩;;优化的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2 陈建智;;新型投入产出模型方法在环评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1986年03期

3 温作民;南京造纸厂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与应用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4 孙永吉,梅光明,刘耀,钟笃清,李琴荪,叶兆娣;江西钢厂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J];江西冶金;1990年02期

5 徐学清,徐鸿楷,李远,,娄性义;废物最少化审计中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1994年03期

6 何X;含时滞的投入产出优化模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7 王泽华;;济钢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和应用[J];山东冶金;2007年S2期

8 张晓天;张玉征;张凤武;于洋;;煤矿企业绿色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研究综述[J];煤炭技术;2013年07期

9 陈先谦;;造纸企业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的探讨[J];四川造纸;1985年02期

10 蒋彬;毛纺织厂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下)[J];北京纺织;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亨云;雷猛;;预测云、贵、川三省区进出区货运量的投入产出模型和方法[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2 薛开方;杨学津;;兖州县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周伟;;基于标准区间灰数的灰色投入产出模型研究[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吴吉东;李宁;张鹏;吉中会;;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灾害恢复进程模拟[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施泉生;;多元变系数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康勇;钱丽军;;投入产出模型的摄动分析[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红;沈祖志;刘青云;;集成投入产出模型和知识推理企业潜力挖掘分析的探讨[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阳成虎;杜文;王翠红;;投入产出模型在合资铁路中的应用[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红;沈祖志;刘青云;;集成投入产出模型和知识推理企业潜力挖掘分析的探讨[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飞飞;田冬青;陈春霞;齐鹏飞;;钢铁企业多级投入产出模型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长江证券 钟华;通胀预期来袭 “投入产出模型”布局受益行业[N];证券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光;外贸拉动就业作用明显[N];国际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和成;投入产出模型若干问题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匡祥琳;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思;1987-2012年广东省19部门连续年份投入产出分析[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2 杨洋;基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张掖市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彭雨舸;中德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和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亮;一类带消费的随机动态投入产出模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张玉涛;若干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6 赵建强;几类随机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及实例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周文娟;重庆市模糊经济系统投入产出模型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8 徐淑晨;随机投入产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胡小俊;中国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方利;投入产出模型在G钢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中的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德贸易中的隐含碳测算和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7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