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05:09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现行社会发展的一切物质需要,又要分析对未来人类需求是否构成严重环境危害,因此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做为精密的系统。既要做到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地森林等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资产存量使发展控制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以内。保证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污染和破坏的安全状态。本文将吉林省辽河流域作为分析对象,对2006-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能值和生态足迹为理论基础,建立吉林省辽河流域传统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逐步分析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状况,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不同,继而定量给出辽河源头区可持续发展状态。利用传统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生态足在2006-2010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1.10E+01 hm2/cap,但2008-2010年生态足迹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2010年-2013年基本波动不大,持续平稳状态。辽河源头区生态承载力2006年到2010年生态承载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174hm2/cap下降到1.156hm2/cap。自2010年开始到2013年生态承载力逐渐呈现出上升去趋势。2006-2013年辽河源头区持续出现生态赤字,2008年是辽河源头区的最大生态赤字,生态赤字为-9.81E+00hm2/cap。2006-2013年辽河源头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远超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不断增加表明该地区生态已经严重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和分析,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2008年1.34E+00hm2/cap、2010年1.50E+00 hm2/cap、2012年1.37E+00 hm2/cap生态承载力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当年雨水丰沛降水量较高,相应的总能值也较大。辽河源头区生态足迹自2006年-2008年生态足迹从1.26E+01hm2/cap上升到1.43E+01 hm2/cap,在2008年出现生态足迹最高值1.43E+01hm2/cap,2008年-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出下降趋势,2010年-2013年趋于平稳状态。同样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远超人均生态承载力。以上结果表明传统的生态足迹与运用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明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的生态状况连续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提出辽河源头区2006-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不良状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能值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X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绪论10-16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1-13
- 1.2.1 生态承载力11-12
- 1.2.2 可持续发展评价12-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13-16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3-15
- 1.3.2 技术路线15-16
-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计算模型16-20
- 2.1 生态足迹16-17
- 2.1.1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16-17
- 2.1.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17
- 2.2 能值—生态足迹17-20
- 2.2.1 能值生态足迹基本概念17-18
- 2.2.2 能值生态足迹计算模型18-20
- 第三章研究区域概况20-24
- 3.1 自然概况20-22
- 3.1.1 地理位置20-21
- 3.1.2 地形地貌21
- 3.1.3 水文概况21-22
- 3.1.4 气象特征22
- 3.2 社会经济概况22-24
- 第四章辽河源头区的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24-51
- 4.1 辽河源头区传统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24-33
- 4.1.1 辽河源头区2013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24-27
- 4.1.2 辽河源头区2013年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27
- 4.1.3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27-29
- 4.1.4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29-31
- 4.1.5 辽河源头区2006年-2013年生态赤字与盈余31-33
- 4.2 辽河源头区能值—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33-50
- 4.2.1 辽河源头区2013年能值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33-34
- 4.2.2 辽河源头区2013年能值生态足迹计算34-36
- 4.2.3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能值生态承载力分析36-38
- 4.2.4 辽河源头区 2006-2013年能值生态足迹计算结果38-49
- 4.2.5 辽河源头区 2006-2010年生态赤字/盈余分析49-50
- 4.3 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比较50-51
- 第五章结论与对策51-53
- 5.1 主要结论51-52
- 5.2 对策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7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吴志峰;胡永红;李定强;匡耀求;;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J];资源科学;2006年05期
3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区域生态足迹情景预测——以吉林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7年01期
4 姜倩倩;迟美玲;周燕;闵元媛;宋志伟;;大学校园的生态足迹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5 曹辉;陈秋华;;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6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窦晶鑫;;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供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7 刘建兴;王青;孙鹏;顾晓薇;李广军;;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1期
8 谢新源;陈悠;李振山;;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8年01期
9 王军;刘建兴;张素s,
本文编号:268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8295.html